2005/07/28

ZT:安全处理dllcache

要说dllcache,还要讲一下“windows文件保护”,“系统文件检测”程序

windows文件保护:

  打开我的电脑,进入windows\system32\看看,里面有很多诸如动态链接库(.dll )和可执行文件(.exe )等系统文件(也有许多是属于你装的软件的),这些文件关乎系统的稳定运作,却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果被删除和被替换,就可能会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事实上,装软件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姹纠系娜砑氖焙颍哺且恍┕蚕硐低澄募氖率浅S械摹?/P>

  针对这一点,windows就有一个“文件保护”的后台服务。默认情况下,该服务一直处于启用状态,监视着所有受保护的系统文件,如果发现替换或移动受保护的系统文件企图,它能直接阻止。当然windows并不阻止所有这样的企图,它允许有Windows 数字签名文件替换现有文件,这样你的系统才可以更新和升级。

“系统文件检测”程序

  “系统文件检测”程序是一个在命令提示符下使用的实用程序,命令是“sfc”,只有是管理员才能使用该程序,那些“大虾”们教的删除dllcache的命令“sfc/purgecache”就是用了这个程序,这个程序的作用就是检测系统文件,如果检测到受保护的文件已经被不正确的文件覆盖,它就从系统文件备份(就是dllcache)中提取正确的系统文件,替换不正确的文件。

  这个程序也检测dllcache本身,如果发现dllcache已经损坏或者不能使用,可以用修复它,所谓修复,就是要你插入安装盘,它自动从中提取所需的文件。命令是“sfc /scannow”,具体各位可以查看帮助。

  dllcache:

  dllcache的位置在“\windows\system32\dllcache”,有350M以上,是个系统隐藏文件,这么大的体积是想减肥的xp用户盯上它的原因。

  大家搜索一下windows文件夹下的某类系统文件(先取消系统文件的隐藏属性喔!),会发现有很多文件是重复的,许多文件会在system32(除dllcache)和dllcache里各有一个。所以dllcache可以看作是个备份。它的体积不是固定的,当你装一些微软系的软件,或做升级,打补丁时,安装程序会在dllcache中放一些重要文件的副本——这样他的体积就增加了。

  dllcache作为备份是在使用“系统文件检测”时发挥作用的,介绍“系统文件检测”时已经做了说明。




其实dllcache里面“备份”的系统文件要比你使用的多,也就是说它准备的东西有些你还没用到,在你用到的时候,它结合“windows文件保护”就能发挥作用。比如你装了一些软件(主要是微软系),这个软件会在windows里的有关文件夹里放入已经被设定为被“windows文件保护”监视的重要文件,但要比dllcache里的旧,这时“windows文件保护”就会从dllcache里读取最新的版本替换旧的文件。

  所以dllcache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备份”,它实际上“准备”了你可能会用到的所有重要系统文件,是一个备用的系统文件库。

  从“删不删?”到“万全之策”

  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说“不”,dllcache是不应该删的。

  dllcache是系统隐藏文件,微软这么小心奕奕地把它藏起来总是有它的道理的。引起“删不删”的疑问是因为它体积大而用的少,不象shell,无处不用。

但删除它是危险的:

  1,容易让旧版本的文件贮存系统文件夹,造成系统不稳定。

  2,使“系统文件检测”程序失效,一旦使用就会提示你从安装盘把dllcache“取”回来,如果取回来,那你不就白删了?

  3,升级,打补丁的时候,原来设定要放到dllcache里的备份没处放,可能会造成升级中止,或重建一个名为dllcache的文件夹来放备份。(我没删,所以我不敢确定是什么后果)。

  4,当你装一些软件,或加一些硬件时,他们可能设定要从dllcache重提取一些文件出来使用,没有dllcache会造成硬件无法使用或软件无法安装。

  可见,删dllcache短期内也许没关系,但长期看,你会碰到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这很可能是因为没有dllcache造成的。所以我强烈建议不要删。

  那么那些系统盘实在太小的朋友该怎么办呢?经过研究,我找到了方法,就是把dllcache“转移”到别的盘,就象转移虚拟内存。下面容我讲来这个“完全之策”地步骤:

  1,开始->运行,键入“gpedit”->启动“group policy”。

  2,在“group policy”找到: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管理->管理模块->system ->windows File protection

  3,单击“windows File protection”,你在右面看到一个叫“Specify Windows
File Protection cache locatin”的项。这个项是设置dllcache的位置的,下面 你就知道怎么做了,我就不多说了,自己动手搞定它吧。

标签: ,

【分享】firefox中不能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的解决办法

firefox中好多音频视频文件不能播放,可以用如下办法:在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 Microsoft\MediaPlayer\ShimInclusionList 下增加一个项:firefox.exe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了。但播放MP3还不行,这时把附件中的文件解压到X:\Program Files\Mozilla Firefox\plugins中就可以了。

标签:

Firefox配合相应扩展绕过微软正版下载限制

脚本:

// ==UserScript==
// @name WGA Workaround
// @namespace d09733c0-fe4c-11d9-8cd6-0800200c9a66
// @description Windows Genuine Advantage Workaround (Firefox)
// @include http*://*.microsoft.com/*
// ==/UserScript==

(function () {

var fix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fix.type = "text/javascript";
fix.innerHTML = 'document.cookie="WinGenCookie=validation=0";';
document.body.appendChild(fix);

})();

标签:

2005/07/25

能源构筑外交――中国与伊朗关系能走多远?

“中国和伊朗接近的最大原因是石油。”美国伊朗关系理事会(American- Iranian Council)主席、新泽西州拉特格斯大学中东问题教授胡山·阿米拉马迪(Hooshang Amirahmadi)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短期而言,中国不会挑战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是20年后,中国对能源的渴求将是巨大的。那时,它将和美国角逐整个中东的主导权。简言之,未来50年中,哪个国家能控制伊朗、伊拉克和沙特三国,它就能控制全球的石油。”

在中国为自己打造的“能源版图”中,伊朗成为一块备受关注的热土。作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伊朗拥有占世界12%的石油储量和18%的天然气储量。而其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和储量相比之下,伊朗在石油生产上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于是,日益密切的中伊贸易引来两国政治合作的联想。

“伊朗希望将中国作为其长期的战略伙伴,它正不惜一切机会向中国寻求这种可能。”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政治系访问学者杰里·洛山德尔(Jalil Roshandel)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说,“但是,中国感觉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因此在避免和伊朗发生某种形式的战略关系。在其外交日程中,中美战略关系无疑是比中伊关系重要得多。”

中国填了伊朗的贸易真空

“中国和伊朗的关系已经发展了近20年,经历了两个阶段。”洛山德尔说,“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并没有将中国作为一个‘伙伴’,而是提供武器和资源的对象。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伊朗顾忌苏联和中国的意识形态色彩,没有与之过多的接触。但是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面临美国的禁运和经济制裁,逐渐转向东方,填补这个外交缺口。伊朗前总理穆萨维曾积极推动和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关系,试图用石油贸易换取伊朗的政治、经济利益。”

基于此,洛山德尔认为,中伊之间的两个外交阶段是有本质区别的。长远看,第一个外交阶段是临时的、过渡性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才进入长期而有意义的第二个外交阶段。

即将在2006年出版“中伊关系”专著的乔治亚理工学院外交学院教授高龙江(Dr. John Garver)这样分析伊朗向中国走近的动因:“伊朗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主要贸易伙伴,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相比于法、德、英这些欧盟国家,中国的工业产品价格更加低廉;进而,中伊贸易额的扩大,为伊朗在服务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了可能。”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一向奉行经济关系独立于政治,不在贸易往来中掺杂政治问题。”高龙江在美国著名研究机构伍德罗--威尔逊国际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 7月14日举行的“中伊关系”研讨会上说,“美国和欧盟总是用人权、核武器扩散等政治议题‘敲打’伊朗,动辄使用经济制裁。比如,在两伊战争期间,美、英、德、法等国就出于政治考虑撤出了伊朗市场,将绝好的贸易机会留给中国。战争结束后,双边的贸易额增长也相对缓慢,1991年只有2%,2003年不足 8%。”

如此语境之下,中国从伊朗获得了大量的订单。高龙江的研究揭示:中伊之间的经济合作项目遍布于伊朗各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如汽车、住房、采矿、糖业、渔业等;另一边,中国则从伊朗进口石油、原油和矿产资源,如铜、锌、铅、大理石等等。其中,石油进口占到80%,矿产资源占14%。

“相应地,中国能从与伊朗的贸易关系中得到双重利益。”与其他学者不同,高龙江除了看到中国在伊朗能得到的能源之外,还剖析了更深层的原因:“首先,当中国对外敞开国门时,其轻工业产业积极吸引外资,但是中国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重工业和一些高技术产业却需要向外寻找市场。于是,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伊朗就成为其重要出口地。其次,这才是中国对石油的渴求。尤其是90年代以后,中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战略需要,如在台海问题上的军事储备。”

伊朗的战略选择:向东看

同样在研讨会上,积极推进伊朗油气战略的安泰·巴哈(Atieh Bahar)咨询公司负责人毕杰恩·凯杰普尔(Bijan Khajehpour)则从伊朗的角度回顾了中伊关系的发展。

“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以后,伊朗采取的是‘不依靠东方,也不依靠西方’的政策,即发展自己的经济与政治。”凯杰普尔回顾说,“1989年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开始寻求政治和经济上的国际地位,要求联合国的成员国席位。而经济上,欧盟国家――而非中国――成为当时伊朗经济、技术的主要提供者。伊朗开始和西方发展新的外交关系。1997年,双方曾进行了重要的贸易对话。但是,经济‘蜜月’之中也有政治挑战。伊朗在人权、核武器等问题上与西方国家的不同调,让它最终无法在‘靠向西方’的道路上走下去。”

他说,“于是,伊朗开始向东看,而它首先选中的是日本。但作为美国在东亚的主要盟友,日本在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中面临很多美国的压力。如此局面下,伊朗才开始转向中国和印度。”

2004年,在伊朗的对外贸易统计中,欧盟仍是首要贸易伙伴,但是中国和印度都位列前五,增长势头更加迅猛。最近,中伊刚刚签署了25~30年的长期石油贸易协定。相反,据伊朗媒体报道:2003年美伊贸易额达2.6亿美元,而2004年两国贸易额为2.36亿美元,减少了10%。伊朗“向东看”的势头日渐明显,政治上也向中国走近。

“在克林顿时代,尤其是90年代后半期,中国和美国的关系非常好。中国更重视和大国发展外交,而非像伊朗这样与其切身利益并非密切相关的小国。”洛山德尔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但是10年之后的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中国已经发展为更加现代化的国家,它还在对外寻找市场,进口更多的商品,因此和伊朗开始走近,成为一大石油客户。”

阿米拉马迪则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分析说:“伊朗和中国都是亚洲国家,在文化和地理上比较接近。在历史上,伊朗从来没有把中国当作自己的敌人,或是对其有什么负面的印象或是感觉。两个国家都曾发生过革命,经济体系中都有很强的国有成分。因此,政府间打起交道来也更加容易。”

同样作为中东问题专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东学院代理院长加里·斯克(Gary Sick)向《华盛顿观察》周刊揭示了伊朗在政治利益上的考虑:“在伊朗一方,它政治上面临美国的制裁和国际围剿,因此需要中国对它的国际支持,尤其是中国在安理会的一票否决权。如果有一天美国将伊朗的核武器问题提到安理会,伊朗希望中国将能为之解围。”

出生于伊朗的洛山德尔和凯杰普尔一样,言谈中往往流露出一些“故土”情结:“在中东,伊朗希望成为确定的、被接受的主要政治角色。但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伊朗的睦邻关系并不算和睦,它和埃及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而其它亲美的中东国家在与伊朗发展外交关系中也犹犹豫豫。”

但在凯杰普尔眼种,如今的伊朗已经更加自信:“如果说15年前,伊朗的经济发展才刚刚起步,还只能依赖于西方国家的话,如今伊朗人可以十分自信地说,‘我们有钱,我们能对外购买技术。’同时,它在挑选合作伙伴时,灵活性也更大。”

“长期来讲,我并不认为伊朗和西方的关系就此完结,而是伊朗和东方的关系日益紧密。”他说,“(在这样的外交依托下,)伊朗的目标是,做中东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强国。它不仅要做能源供应国,也要做技术的主要出口地。”

核问题:中、美、伊解不开的结

虽然伊朗在战略上频频向东方国家“目送秋波”,但在中国的外交天平中,美国因素仍然是不容被忽视的。

“中国也明白,伊朗和美国关系不好。中伊走近会让美国产生不安。”斯克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道,“在美国和伊朗之间要做出外交选择,对中国来说很困难,而我们也无法确定中国现在是否已经做了选择。但是最近中国高级官员访问伊朗,表示其对伊朗在政治上的支持。”

伊朗之所以和美国结下深仇,核武器是个重要原因。斯克认为,伊朗发展核燃料循环 (nuclear fuel cycle)主要是为了和平用途,就像日本、瑞典也在将核技术运用于民用事业一样。

“但关键在于,美国并不信任伊朗。”斯克话锋一转,“美国总是担心伊朗在拥有足够的核技术后,会改变初衷,以之制造核弹。因此,坚决不许其拥有这样的核能力。但是,中国应该相信,伊朗并无制造核弹的意图,即使要冒很多风险。”

他说,“中国会尽其所能在政治上支持伊朗。起码,它能利用否决权延缓伊朗核问题在安理会遭受制裁的命运。而伊朗面临欧盟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压力,也会努力在国际上集聚力量。比如,以中国的关系拉法国、俄罗斯一起软化安理会对其的强硬态度,或利用这几国手中的否决票避免制裁。”

然而,阿米拉马迪在这个问题上与斯克意见相反:“我不认为中国会和伊朗发展战略性的外交关系,或是会运用手中的安理会否决权在核问题上帮助伊朗。在我的记忆中,中国从来没有行使过这一否决权。中伊之间的关系是‘注重实效的(Pragmatic)’,而非战略性的。而这样的关系还将继续下去。”

“在最敏感的核技术出口中,中国在看俄罗斯如何行事。如果俄罗斯能顺利向伊朗出售核技术并成功解决核废料回收的问题,中国可能会考虑效仿。”洛山德尔对此也不乐观:“但是,我很怀疑中国会这样做(向伊朗出口核技术),或者说,它根本不会。对中国而言,中美战略关系无疑更加重要。中美之间的贸易额要以10亿美元为单位计算,相比之下,中伊贸易量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阿米拉马迪比洛山德尔表达得更加直接:“美国对中伊关系最大的担心就是核技术的出口。美国一直在阻止中国这样做,而中国在美伊之间一向是走中间路线,寻找妥协方案。中国目前的外交政策非常谨慎,尽量在世界事务中处于低调,不愿树敌。”

然而,斯克则认为:“虽然美国不高兴看到中伊接近,但这不是美国外交中最忧心的问题。美国若要对此事做出强烈反应,需要付出很大的政治代价。美国必须考虑和中国的贸易关系,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以及敏感的台湾问题等等。”

“但是下个月,欧盟将就伊朗恢复核试验一事向联合国做出报告,如果安理会要对伊朗进行制裁,危机发生的可能就会增加,而中国也将会被牵扯其中。”在斯克看来,这一问题未来升级的可能性很大。

李焰,《华盛顿观察》周刊第26期

标签:

2005/07/20

解放军到底有多强?美中国军力报告这样看

美国国防部十九日公布「中国年度军力报告」指出,中国不只针对台湾大举集结部队,更努力研发新型长程导弹,增购各种精良的喷射机与战舰,藉以推展军力扩充计划。

报告中列举的解放军军备情况,指中国正针对庞大地面部队展开缩编作业,以便让部队变得更具机动性。

●弹道导弹

中国在沿海省份驻地部署约六百五十枚至七百三十枚CSS-6型与CSS-7型机动短程飞弹,对准台湾。导弹部署每年约增加一百枚,其中包括射程与精确度均获得改良的新款导弹。中国军方增购新款导弹,包括机动DF-31型与JL-2型导弹,促使导弹舰队现代化。

●空军

目前中国拥有七百架飞机,能在不补充燃料的情况下,执行作战航程包含台湾的任务。这些飞机泰半老旧,但北京当局持续向俄国购买新型战机,包括Su-30MKK多任务战机,以及Su-Mk2海上攻击机。中国向俄国购买新型战斗机,而根据合约,中国可以建造国产的Su-27SK与F-11战机。

旧款FB-7战机获得改良,增加夜间海上攻击能力,同时中国也展开计划,在轰炸机、运输机、战术机与无人侦察机上装置电子干扰机。中共人民解放军藉由向外采购或国内研发,取得先进精确攻击武器,如巡弋飞弹,以及空对空、空对地与摧毁雷达的武器。

●海军

中国海军拥有六十四艘大型水面战舰、五十五艘攻击潜舰、四十艘中型或大型水陆两栖运输舰,以及约五十艘海岸飞弹巡逻艇。三分之二的舰队属于东海与南海舰队。

中国东海舰队部署两艘俄国制现代级导引飞弹驱逐舰,另外中国与俄国签订契约将增购两艘。所有驱逐舰均配有反舰型巡弋飞弹与防空系统。

中国的宋级柴油动力潜舰已进入批次生产。去年中国推出新型元级潜舰,并预定今年推出新一代零九三型核子攻击潜舰。

除了先前购买的四艘潜舰,中国也向俄国购买八艘K级柴油动力潜舰。新的潜舰拥有先进SS-N-27反舰型巡弋飞弹与搜寻船舰航迹的线导引鱼雷。

●地面部队

中国大陆针对台湾,在三大军区部署三十七万五千名部队,并持续推动部队升级,例如提供部队水陆两用装甲与军用车辆等配备,包括坦克车。

根据官方统计,人民解放军预计年底完成新一波缩编计划,削减二十万名军力,让军队人数达两百三十万人。但美国国防部指出,如果将民兵、公安与预备部队人数纳入,军力总数可达三百二十万人。中国去年提出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可征募达一千万名民兵。

中国陆军去年向俄国购买M1-17╱171中型起重直升机,目前也在研发Z-10攻击直升机,预计可于二零一四年服役。

来源:中评社香港

标签:

2005/07/19

亚洲航空母舰追逐赛中国难缺席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航空母舰,当代远洋舰队的中坚与核心。在制空权决定制海权的理论没有被现实淘汰之前,提供远程打击和空中掩护能力的它将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海战兵器。随着一些亚洲国家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他们都有意识地用不同手段壮大自己的海军力量。而中国将在这场亚洲航母竞赛中身处何地?中国海军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最近AMI海军分析谘询公司提供的报告预测:在未来若干年内,东亚三国(中、日、韩)以及印度将在新建海军舰只上每年花费约150亿美元,超过西欧的90亿美元和美国的120亿美元,成为世界新建海军船舶市场的主要推动者。因此,亚洲的海洋将注定不会平静。

亚洲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使得海军发展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对海外原料、燃油、市场的依赖,使得保护海上交通线、争夺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安全成为海军的首要使命,对于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航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专家分析,四个亚洲国家在发展航母方面进度不一。印度海军已具备多年使用航母的经验,印巴战争中舰载机出动4,000多架次,战果显赫,是亚洲国家中唯一具有航母实战经验的海军。日韩两国则选择了先从用途广泛、建造难度小的两栖登陆舰起步,逐步向可使用垂直起降战斗机的中型航母靠拢。曾经是东南亚第一个拥有航母的泰国海军在航母竞赛中早已力不从心,未来也不会有太大作为。

对于中国来说,尽管中国国防科工委的高官近期已公开否认中国在建航母的传闻,但海军前高级将领此后不久又称,相信中国在不远的将来会拥有航母。虽然信息不一,但从中国经济安全、能源命脉呼唤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判断,从国防由次居于经济发展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调整看,中国未来拥有航母,不应仅仅是梦想。

中国官方在公开场合否认中国建航母的传闻,但提出中国将加快更新海军的武器装备,重点发展新型的作战舰艇。解放军原海军副司令张序三中将在作客新浪网时曾指出,中国现在是一个海洋大国,应该管辖的地方不少,而在海洋要做的事情也很多,牵扯到的产业也多,所有这些都需要有军事力量保护,以确保「经济国防协调发展」。他称,中国不久将会有航母,海军以及武警、远洋船队,都有责任维护海权。

人民网文章分析说,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在航母领域,一来入手已晚,二来财力有限,三来国际舆论敏感,故并不适宜走航母战略道路。而集中力量开辟海底战场,却是21世纪赐予中国的最佳机遇和我们的最佳选择。

第一,中国具有核大国的先决条件。因此,发展水下核潜艇和核打击力量,比日本等后起之国条件更优越。由于陆基发射井发射的战略核武器生存率低(约在 10%左右),机动方案又难以解决,而核潜艇发射导弹却具有隐蔽性好、机动性高、突击性强、生存力高等明显优点,而且事先难以测定其发射位置和计算其弹道,这是陆上、水面发射和飞机投弹所望尘莫及的。

第二,中国是东方濒海大国,拥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及6,500多座岛屿,占据地利优势。

第三,中国水面舰艇和潜艇具有一定规模,并拥有核潜艇。第四,开辟海底战场,发展潜艇和海底武器装备,既适应于军事革命需要,又符合我国国情,利于常规实战、近海防御、敌后抗衡、开辟新战场,也利于核威慑,还利于隐型战争,精确战争(包括反导弹系统),甚至核战争,同时,可以收到投资小、见效快的效果,且其实战能力和威慑作用并不见得会弱于航母。

标签:

2005/07/18

核武制美:解放军台海战略转向?

凤凰卫视7月16日消息据东森新闻报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少将一席有关「若美军干预台海冲突,中国应动用核武反击」的言论引起国际瞩目。朱成虎的言论显示,过去有关中、美因为台湾而爆发的冲突将是局部战争的假定可能必须修正,更意味着至少在人民解放军内部,有股势力主张应该扩大冲突,以吓阻美国寄望透过有限战争的方式成功干预台海。

朱成虎是在对来访的驻香港国际媒体简报时,发表上述谈话。他以流利的英文表示,他相信中国政府现在面临修正「不首先动用核武」政策的内部压力,藉以向外界表明,中国为了捍卫台湾的主权,不惜动用最具威力的武器。

朱成虎强调,战争的逻辑就是,「弱势一方需要尽最大努力来击败强势敌手」,「我们没有能力与美国进行一场传统战」,「我们赢不了这种战争」。朱成虎还说,如果美国用飞弹和导向武器攻击中国领土的目标,我想我们只能用核武反击。

尽管朱成虎宣称他的言论只是个人意见,也不意味他预期中美之间会爆发冲突,但他强调一旦美国决心干预台海,中国将会坚定作出反应;「我们中国人会为西安以东所有城市的毁灭做好准备,当然美国人也必须准备数百座城市会被中国人所毁灭」。

中国外交部14日先是表示朱成虎将军的说法不代表政府,一位发言人稍后又说外交部正在了解此事。中国国防部则不愿发表评论,只说朱成虎发表谈话的场合是由外交部所主办的活动。

中国在1964年首度进行核武试爆,之后即宣布除非遭受到核武攻击,否则不会率先动用核武。朱成虎的言论显示,解放军内部出现应该放弃不率先动用核武政策的声浪。

1952年出生的朱成虎是安徽当涂人,向来被视为解放军内部的鹰派。他的不惜动用核武言论,显示解放军内部可能有股势力主张,若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开战时,中国应不惜扩大战争规模,不要重蹈前苏联和美国在各地进行传统战,结果反而使自己瓦解的覆辙。

朱成虎不是第一位倡言要动用核武的解放军将领。在1995年,现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熊光楷就曾告诉来访的美国国防部官员说,中国会考虑在台湾冲突中动用核武,美国人应该担心的是洛杉矶而不是台北。根据朱成虎自己表示,他也曾向前阵子来访的前美军太平洋指挥部司令布雷尔等美国官员表达过他自己的意见。

朱成虎的谈话正值中美关系的敏感时刻。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消息来源指出,即将出炉的中国军力报告,其内容将比以往强硬。据了解,报告将首度列出五种令美国忧心的情境,这些情境将是未来几年中国对美国形成的重大挑战。这份报告中其他的细节还包括中国军事演习的新资料,以及熊光楷的威胁言论,并且还会有图表和地图显示中国飞弹和武器的射程。

标签:

中日东海争执日趋恶化

凤凰卫视7月17日消息 据香港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中日东海能源之争进一步恶化。日本政府不理会中国的多次严重关切,再次做出富于挑衅性的动作,给中国正在开采的东海油气田起日本名字,与中国的命名针锋相对。中国海洋局官员指出,中日可能为争夺东海能源发生军事冲突。

据日本共同社等媒体昨日报道,继周四向本国私人企业“帝国石油”公司授予在中日有争议的东海海域油气田试开采权后,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中国开发的春晓油气田命名为“白桦”、而将“断桥”和“冷泉”,分别命名为“楠”和“桔梗”。

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官员许森安明确表示,现在虽然还不能预测双方的冲突方式与冲突程度,但是中日东海冲突在所难免,因为中国决不会无视东海主权权益被侵犯。

许森安分析指出,除了外交途径外,中方的反应至少包括两种:一是在日本企业正式进入东海油气区域时,中国政府可能动用海洋执法船,对强行进入的日本人采取喊话直至驱赶;二是如果日本配备护航军舰进入,中方将采取对等行动,派遣军舰开展海上军事对峙。他又说,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诉诸国际法庭,按照国际海洋法,最后输官司的必然是日本。

英文《中国日报》昨日发表题为“日本正在东海搅浑水”的评论员文章指出,“日本政府正在侵犯中国的海上权利,并对中国的呼吁听而不闻。”

社论又批评日本已经偏离了对话的途径,日本的举动可能造成同中国的直接对抗,如果发生对抗,日本就必须受到严厉谴责。

日本对私人企业批出东海试采权后,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周四当天即强烈敦促日方不要采取不利于东海稳定和中日关系大局的行动。

外交部亚洲司长崔天凯前日又紧急约见日本驻华公使渥美千寻,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指中国从未承认、也不可能承认日本主张的所谓中日东海中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日前指出,“日本之所以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不顾,单方面采取行动,强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实际上是想永久窃据中国钓鱼台列岛。”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前晚对媒体说:“因问题涉及相互的主权而有不同的见解。希望使(东海)成为合作之海而非对立之海。”

标签:

2005/07/15

中日你死我活争俄石油

本月初俄国总统普京出席G8后,宣布将优先铺设“安大线”石油管道,让中国首先接受西伯利亚的石油。此项宣布显示,中日争夺俄国石油的无硝战争,中国再次领先。普京不是在几天前与胡锦涛主席举行峰会时马上宣布此项决定,主要原因是:

一、中日争西伯利亚石油,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普京不想在会前宣布,以免成为G8的一个重要话题,招致其他国家出面说项,而节外生枝。

二、日本的条件未能令普京满意,包括银弹失效,以及北方四岛主权之争使普京恼火。

中俄磋商从俄国修建石油管道到中国东北的大庆(即“安大线”)到2002年已近尾声,只等两国政府批准即可开工。

但日本突然插手,要求从贝加尔湖畔的泰舍特,修石油管道到濒临日本海的纳霍德卡。日本愿意提供整条输油管的建筑资金,价码从70亿美元一直叫到 135亿美元,还说愿意再提供84亿美元无偿援助,用于管道工程的论证。但日本的资金一直未到位,反而同时提出,要俄国交还北方四岛,因而令普京十分恼火。俄国外汇储备到本月初已达1473亿美元,所以,对日本区区几十亿也已不看在眼。

三、中国守信义,边境协议落实,赢得俄国信任。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石油消耗量大增,已紧贴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去年全国耗石油2.3亿吨,进口1.2亿吨,对外依存度52%。预计到 2020年消耗量将达6.1亿吨,国内只能提供2亿吨,缺口4.1亿吨要靠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67%,超越了安全线。中国所需石油,绝大多数从中东及非洲采购,通过海路运回。这条漫长的海上运油路线十分不安全,成本又高,故中国早就想到西伯利亚丰富的石油。那年产4.7亿吨,一半出口。

俄国东部的“诸侯”及军方,基于安全上的考虑,一直反对建油管往中国。6月1日,两国达成的边界协议,消除了俄国的顾虑,促成普京拍板。中国不与日本斗打“银弹”,而是由两国的油公司合作开发,减低投资风险,互利双赢。

中日狭路相逢,你死我活争夺俄国石油,都志在必得;而俄国则以石油为武器,操纵中俄日关系,争取俄国最大的利益。又是那一句名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

李谷城 原载于东方日报

标签:

2005/07/14

中国不能过分依赖外部石油(下篇)

时代周刊》最近有一个数字,说中国第四代领导人上台之后,政治局常委一级的领导人最近几年已经连续出访36次,出访的有77个国家。而真正到美国的只有一次,就是2003年年底温家宝去的一次,而所去的大部分国家都是拉美、东南亚、非洲的国家,都是能源的来源地。中国领导人现在辛辛苦苦在外面寻找能源,国民应该体谅领导人的辛苦,体谅国家无论是从战略,或从子孙万代来着想,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个人都应该看看到底我们有多少能够节约的空间。

从国际和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若过度依赖外部石油,将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安全风险:首先,过分依赖石油进口,将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重大影响;其次,石油过分依赖进口,将使中国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政治、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国际油价已经跨越60美元大关,若再次爆发世界石油危机,中国经济势必受到重创;最后,过分依赖石油进口,也意味着国家安全利益的基础将被严重削弱和受到束缚,1973年首次石油危机时,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武器”对美国、欧洲和日本造成的伤害,应该为今天的中国所深刻记取。

北京须有宏观能源战略

今天的中国需要出台一部着眼于长驱的国家能源战略。虽然上月初北京成立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同时官员石油和能源的一些思路也在逐渐出台,但从宏观上看,一部有系统的国家能源战略仍未见端倪。笔者认为,中国的国家能源战略必须至少包含以下要素:

1 、能源来源地和产品的多元化,亦即不但要分化能源(其中主要是石油)的进口地,而且还须使得能源产品(如天然气和核能、水能等)多元化。

2 、确定参与境外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基本战略,其中包括参与或独家开发境外油气田,以及并购海外石油企业等。

3 、确定合理开发、利用本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策略。应该说,中国国内除石油外,包括煤炭在内的其他能源环节都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1963年后甚至一度还想以石油替代煤炭作为中国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现在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4 、确定节能的基本国策。

5 、确定大量开发可替代能源的策略,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和可燃氢等。

6 、不但应该恢复能源部,而且还应将目前的能源工作领导小组扩展成“能源工作委员会”,统筹各能源部门和国防、外交和经济其他部门。

探讨加入国际能源机构

最后,北京须认识到,未来几十年中国在能源领域与西方的摩擦将日趋激烈,中海油并购优尼克案例只是双方初试锋芒而已。为了尽可能地化解来自西方的敌意,中国有必要考虑加入“西方石油俱乐部”--国际能源机构,以与西方展开对双方均有利的战略合作和外交协调,藉以分享市场情报,共同防止石油危机产生,并减少与西方的摩擦。当然,此事说易行难,但北京不妨对此展开可行性评估。

(作者为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标签:

中国不能过分依赖外部石油(上篇)

最近中国内政外交中的几件大事,都与中国能源紧缺有紧密联系。首先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访问俄罗斯和哈萨克,并于俄、哈两国分别签署能源合作的协议,俄罗斯今年向中国供应原油1千万吨,明年增加到1千500万吨;中哈石油管道年底落成后,未来哈萨克每年向中国供油1千万吨。同时,中海油有意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的风波,最近一两周也因美国国会的介入,而成为中美之间的头等大事。

至于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讨论能源问题,胡锦涛发表内部讲话,将节能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则更是折出中国能源紧缺危机下,中国高层的一些最新思路。

中国石油工业和石油安全历史上,有两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一个是1963年,另一个是1993年,前者以大庆油田建成为标志,中国进入石油大量开发、大量出口和大量消费的阶段;但到了1993年,中国却由石油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石油状况出现“两高一低”,即进口量和消费量高,而产能则增加缓慢,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石油紧缺成为中国未来发展和崛起的严重瓶颈。

石油紧缺已到非常关头

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石油目前可探明储量为23亿吨,仅够开采14年;天然气可探明储量为6千100多立方米,仅够开采32年;最充足的煤炭储量为900亿万吨,可开采年限也已不足百年。

与此同时,中国近年经济则呈高速增长,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百分之一,石油消费就增加百分之零点七到八;中国石油强度已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五十左右。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单位耗能,超出发达国家的1至3倍。

一方面是中国的石油储备已接近枯竭,而中国经济却正高速发展,而另一方面国内的石油和能源浪费现象却十分严重。据粗略估计,由于中国近年“汽车文化”的迅速发展,中亚地区每年供应中国的原油,可能还不够全国用于小汽车的耗油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胡锦涛提出了将节能作为基本国策的思路。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近年频频出访,为的就是希望找到更多在中东和俄罗斯这两个中国传统石油来源地之外的新的石油源泉。按可探明石油储藏量来看,全球目前石油储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依次为中东、拉美和非洲;而中国近年采取石油“走出去”策略之后,非洲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石油来源地,近年中国石油的来源地依次为中东、非洲和中亚,而中亚内部又可分为俄罗斯和哈萨克等国。

依赖外部石油隐藏风险

西方专家估计,由于石油紧缺和国内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未来20年的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将达到1973年爆发首次石油危机时美国的水平;当年多少美国汽车在加油站前排着长队等候加油的场景,以及美国社会离开石油便陷于瘫痪的情形,有朝一日若在中国出现,那将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邱震海 作者为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来源:南洋商报

标签:

2005/07/13

有航母方为海洋大国

北京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首次将七月十一日郑和首下西洋的纪念日,定为“航海日”。时至今日,中国人还是个陆地民族,还没有充足的海权思想。航海节也好,航海日也好,重点在于航行,而航行在公海也是可以的。郑和七下西洋,没有要人家一寸土地,即没有增陆疆,也没有增加海疆。如果今日两岸当局及民众还没有“寸海必争”的海权思想,那么不但钓鱼岛要丢掉,现有的海疆及相连的海洋权益,也会被蚕食。

航母与核潜艇之争

在北京的纪念大会上,副总理黄菊说,纪念郑和,要宣传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识,增强全民族的航海意识、海洋意识和海防意识,偏偏就没有讲海权意识。

会上,中国交通部部长张春贤相当自豪地说,中国目前拥有各类运输船舶二十一万多艘,八千七百多万载重吨位,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已可以制造三十万吨级的超大型油轮和大型客货滚装船,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国。然而,中国的决策官员更应该强调的是中国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而相关的海洋经济专属开发区更是十数倍于蓝色国土。现时,日本就与中国争东海的油气资源。

事实上,北京有关是否急于制造航空母舰的决策争议,也涉及到海权意识。

海军中有人认为航空母舰和核潜艇都是有效的军事威慑力量,但是后者成本低,更为实用,而航空母舰容易受到精确导弹攻击,是已经过时的武器。北京解放军报还公开发表文章,力数航母有六大致命克星:

其一是潜艇。尤其可携带潜射反舰导弹的攻击型核潜艇,其导弹射程超过一百公里,且在水下发射,隐蔽性强,船速又不亚于航母。如组织多艘攻击潜艇接近航母,只要有一艘突破航母的警戒网,便可对航母展开饱和式攻击,将其重创或击沉。其二是水雷。新式水雷已经智能化,毋须直接命中,水中非接触性爆炸就可能重创航母。海湾战争中,美国航母编队中有两艘导弹巡洋舰被水雷炸开大洞。其三是弹道导弹。目前,战术型的弹道导弹射程可超过一千公里,在中国大陆的沿海,即可攻击台海方圆一千公里的航空母舰,而且打击精确度都在半个篮球场范围之内。航母一旦被锁定,就只能成为活靶子。其四是反舰导弹,这又被称为航母的冷面杀手。目前,世界先进国家研制的反舰导弹由于速度快,且具有自动“寻的”功能,被防御导弹拦截的概率基本为零。其五是无人战机,又被称为无人空中敢死队。美国要胁以色列收回卖给中国的无人战机,亦具有携炸弹作自杀或攻击的功能。其六是电磁脉冲弹。这是介乎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之间的大杀伤力武器,爆炸后产生高强度电磁脉冲,威力相当于核爆炸所放出的电磁波,覆盖面积大,可摧毁在其杀伤半径范围内的所有电子设备,航母如受其攻击,整个作战系统会被瘫痪。

保护海权冲破围堵

事实上,北京还有一个心魔,就是怕造航空母舰被指为“中国威胁”。不过,目前多种渠道消息显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图纸已经摆在了上海江南造船厂,不用一年船体就可以造好,再加上两年多安装各种设备,到二○○八年北京奥运前即可以服役。

这个坊间消息还需要求证,但是“航母派”的理论最终打动决策者的心,可能已是事实。航母派说,印度、韩国都有航母,中国怎么就不能拥有。他们指出,保护南海权益就不能没有航母。中国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能源消费国,过去中国向日本出口石油,如今日本向中国出口轻油,中国要保护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运输线,也不能没有航母。美国围堵中国,设计了多道岛链防线,中国要走出第二岛链以外,也必须要有航空母舰。

实际上,抛开军事角度,航空母舰战斗群就是流动的海洋领土。中国的海洋领土是陆地领土的三分之一,再加上经济领海,中国的海权其实正需要航空母舰来体现。 文: 古吕 原载于香港太阳报

标签:

2005/07/12

一家之言:日本会再次侵华吗?

今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纪念日适逢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牢记日本加于中国的战争灾难对今天的中国人别具意义。当前,中日关系处于冰点:教科书、靖国神社、钓鱼岛、‘冲之鸟’礁石、东海大陆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台湾……令人疑虑日本会再度侵华吗?

7月7日是‘七七事变’纪念日。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其一为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其二为1937至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日本加于中国的战争灾难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具有特别的意义。

甲午战争阻中国近代化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征服对象,其政客和军人一直为实现这一目标鼓噪和策划。每当中国在内政外交上显露衰弱的迹象,日本都会感到鼓舞;每当中国在哪个方面有所振兴,日本的征服野心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无疑,最让日本恼火、日本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就是中国的进步了。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近代化运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旗帜下,中国努力学习欧美的军事技术和工业技术,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响起了隆隆的机器声。经过30来年,到甲午战争前夕,中国的近代工业已经有了可喜的规模。

有一个日本人到了武汉一带调查,见张之洞办的汉阳铁厂高炉林立、浓烟滚滚,大为震惊。显而易见,如果中国就这么发展下去,必然会成为日本的强大竞争对手,甚至超过日本。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局面,日本又会像古代那样跟在中国后面亦步亦趋,‘征服支那’的美梦从何谈起?为了消除这个可怕的前景,日本在1894年断然对中国开战。通过这场血腥的战争,日本消灭了中国的海军,割取了中国的台湾,从中国勒索了巨额赔款。由于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中国的洋务运动被迫告终,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被无情地打断。这场战争壮大了日本,弱化了中国;日本更强,中国更弱。日本通过战争手段完全实现了战略目标。

全面进侵阻中国现代化

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弱小的中国工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战后,资本主义强国卷土重来,但是中国的工业在磐石般的重压下顽强地发展。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第二年对上海的进犯只是迟滞和扰乱了中国前进的步伐,而没有改变中国的前进态势。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的国力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提升。中国的这一发展势头令日本感到了‘威胁’。为了消除这一 ‘威胁’,日本又一次对中国开战:1937年7月7日,一场规模远远超过甲午战争的全面侵华战争在卢沟桥拉开序幕。这场战火在中国大地上持续焚烧了8年之久,无数的城市和乡村化为废墟,牺牲的中国人达3500万之多。战争使中国元气大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完全中断。

特别令中国人伤心的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没有给予遭受惨重损失的中国一分钱的赔偿。

新战争危机悄至

历史在重演。现在,又出现了与当年相似的历史场景。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获得持续高速的发展,全世界为之震惊。中国的成就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报章不断地鼓噪‘中国威胁论’,似乎中国一旦强大到一定的程度,日本的末日就会来临。所以,日本投向中国的目光充满了嫉妒、不安、猜忌、焦虑、敌视。按照过去的逻辑和经验,消除‘中国威胁’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一场战争打断中国蓬勃发展的进程。仔细观察国际局势,发现日本当前的确具备发动第三次侵华战争的诸多有利条件,甚至可以说,时机已经相当成熟。

第一,国力悬殊。日本早已是发达国家,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日本的GDP是中国的4倍。其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科学家的数量、资讯产业以及诸多的经济指标远在中国之上。

第二,武器系统比中国的先进得多。为了成为军事大国,日本的军费在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国,是中国的许多倍,军舰、飞机、潜艇、反潜能力、反导系统居于世界一流。相比之下,中国的武器系统远远落后。

第三,美国的全力支援。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1914年,日本敢于对庞大的俄罗斯开战,并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就是因为得到了英国、美国这两个盟国的暗中鼓励和支持。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把遏制的目标转向中国。在遏制中国的战略中,日本是美国的重要伙计。为了利用日本牵制和遏制中国,美国支持日本修宪、扩军、入常,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强化美日同盟。美国的鹰派有一种观点: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中国必然会越来越强大;中国一旦强大起来,必然会作为一个劲敌挑战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与其等到将来与旗鼓相当的中国费劲地角力,还不如趁现在中国羽毛未丰,找个借口一下子把中国打残废。这几年,美国对中国频频出手:渲染‘中国威胁论’,轰炸中国的大使馆,撞落中国的战斗机,为台独分子撑腰打气,经营反华包围圈,阻止欧盟出售武器给中国,调整全球的军事部署,增加在太平洋的航母数量和核潜艇数量,等等等等,真是咄咄迫人,山雨欲来。所以,如果现在日本愿意充当马前卒,对中国开战,五角大楼肯定会举办狂欢舞会!

美国或在后面撑腰

战端一开,美国就会摆出一副‘中立’的面孔,坐山观虎斗。如果日本缺乏紧缺的战争物资,美国或会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帮助英国那样,抛出《太平洋租借法案》,并以第七舰队为运输船队护航。如果日本完全获胜,美国就堂而皇之地到中国来‘参与战后重建’。如果日本只是取得了‘有限’的胜利,美国就在适当的时候出面,把中国和日本的谈判代表召到朴茨茅斯,签订《中日朴茨茅斯条约》,就像1915年让日本和俄罗斯签订《朴茨茅斯条约》那样。如果中国的庞大潜艇队伍把日本打得难以招架,美国就以‘反对中国无限制地使用潜艇’为借口介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就是以类似的借口对德国宣战的。如果中国准备动用核武器扭转危局,美国就谴责中国破坏了禁止使用核武器的相关协定,宣布‘将以自己的核武器保护可能遭受核武器伤害的日本人民’,从而逼迫中国住手。万一战局出现不利于日本的态势,战火烧向日本列岛,美国就宣布‘对日本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出面组织‘联合国维和部队’开往日本,阻止中国军队登陆。可见,有这样一个志同道合的强大盟国在后面撑腰,日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大干!

极易擦枪走火

现在,由于日本右翼多年来的煽动和误导,日本列岛已经积蓄了浓浓的仇华情绪。日本的政客不住地跳出来攻击中国,日本的军舰以驱逐中国的保钓船只和渔船来炫耀实力。上述情形非常像1931年7、8月的日本,当时日本弥漫着反华情绪,报端和电台充斥着对中国开战的叫嚣,政客、军人频频聚会,谩骂‘支那’。结果,‘九一八事变’在这年秋天爆发。

日本目前的社会舆情对于日本右翼和军界是非常有利的,可以轻易地通过战争提案。不管怎么说,日本现在对中国开战,取胜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将来中国羽毛丰满之后。

发动战争的借口可以轻松地找到,当前的中日关系处于冰点,棘手的问题成堆:教科书、靖国神社、钓鱼岛、‘冲之鸟’礁石、东海大陆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台湾……干柴已经具备,只消一个火星就会引燃冲天大火。

俄罗斯哲人列宁说过一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居安思危,对当今的中国人来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灾难!

作者:李随安

来源:香港商报

标签:

石油外交加剧中日矛盾

凤凰卫视7月11日消息 香港信报社评“石油外交加剧中日矛盾”说,开拓能源、确保石油供应不绝,成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中心。虽然最近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八国集团峰会,但胡锦涛近期出访重点似乎不在八国集团峰会,而在月初访问俄罗斯并与总统普京签署的一项联合公报。

《信报》说,公报内最引人瞩目的,是进一步推动落实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项目,包括中俄石油管道建设项目和在两国境内共同开发油气田项目。中日过去“争夺”俄罗斯能源上各出奇谋,由于日本不断施展银弹攻势,表面上暂时领先,但中俄的联合公报却表明,俄方答应当连接西伯利亚油田和远东港口的输油管道建成后,俄罗斯会优先向中国而不是日本供应石油。

普京在上周六表示,管道建成后,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输出二千万吨石油,另一千万吨则利用火车输往太平洋沿岸。此外,普京也透露了目前俄罗斯每年的石油开采量为四亿七千万吨,其中二亿三千万吨可供出口,而俄罗斯的目标是希望石油出口量可以增至二亿七千万至二亿八千万吨。

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为一亿二千万吨,油源来自中亚、中东、非洲、南美等不同国家。社评说,按照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凡进口石油超过一亿吨时,石油就成为该国的经济和政治生命线,国家的外交和军事都必须加以配合,以保证这条生命线不会中断或受到任何破坏。以俄罗斯出口石油的庞大潜力,按目前的需求计,只要俄国的出口油量一半输往中国,已经足以解决中国的需求。

社评说,眼看中国在争夺俄罗斯油源上占了上风,日本马上宣布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约九十亿美元,兴建一条源自西伯利亚的输油管,但先决条件是未来的石油供应要先提供给日本。但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上月中曾经表示,俄国现在有大量盈余,政府有能力依靠自己的财力建设远东输油管道,毌须日本资金。社评指出,这番表态,令向来以提供巨额资金“援俄”以争取石油供应并以此压倒中国的日本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

不过,俄罗斯在远东油管的问题上态度一再反覆,最初答应要建油管输往中国,但其后日本出巨资拦途截击,令油管改道,日本得到俄国供油的优先权,到了最近中俄签署协议,俄罗斯又亲华远日,态度一再反覆。《信报》怀疑,现在“先向中国供油”的承诺有可能又再生变。国际问题观察家预料,俄罗斯“欲拒还迎”的最大本钱除了油源,还有日本四岛。俄国也许是在等待日本提出更优厚的交换条件!

标签:

2005/07/07

暫停新股發行可能令中國股市邊緣化

中國監管機構正試圖通過限制新股發行來改變國內股市低迷不振的狀態﹐但證券業分析師稱﹐隨著眾多中國企業邁向海外籌資﹐此舉可能導致中國股市更加邊緣化。

隨著基準的上證綜合指數接近8年低點﹐身為市場監管機構的中國證監會(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悄悄地暫停了新股發行。據上海和深圳兩個證交所的高級管理人士稱﹐這次暫停新股發行可能持續至2005年年底。2004年下半年﹐ 中國曾暫停新股發行。

這次暫停新股發行﹐正好趕上4月份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人們擔心中國股市也許無法吸納這麼多突然涌入市場的非流通股 ﹔上述上海和深圳證交所的兩位管理人士表示﹐最好能先解決為總計2,500億美元的國有股找到買家的大問題。這些國有股並非新股﹐不在暫停發行之列。“我們必須讓目前的改革順利實施﹐”上海證交所的那位官員表示﹐恢復新股發行“沒有時間表”。

暫停新股發行﹐相比政府推動優質企業在國內上市的努力是開了倒車﹐對一直希望提升在全球IPO市場中地位的中國國內兩個證券交易所也是一個沉重打擊。根據規定﹑不得購買海外股票的中國國內投資者也竭力呼籲希望看到更優質的上市公司。

但近幾個月來﹐中國幾家大型企業都擱置了A股發行計劃﹔A股是在中國國內股市交易的﹑以人民幣為面值的股票。據知情人士稱﹐出於對市場行情的考慮﹐中國第一家赴海外上市的國有銀行──交通銀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以及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神華能源(China Shenhua Energy)放棄了在海外上市同時在上海上市的計劃。今年6月﹐神華能源在香港募資29.5億美元﹐成為今年全球第二大股票發行交易。交通銀行尾隨其後 ﹐以在香港18.9億美元的發行規模位列第三。但神華能源負責股票發行的一位管理人士表示﹐中國暫停新股發行的決定令神華能源計劃中的大型國內上市計劃成為泡影﹐“結果是我們的募資規模大大縮水。”

中國投資者高度期待的另一宗IPO是中國石油(PetroChina)。但該公司發言人曹政言表示﹐中國石油目前沒有在國內發行的具體計劃﹐雖然此事仍在研究之中。中國石油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週二因全球油價上漲﹐觸及歷史高點。

過去10年﹐香港一直是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募集資本的主要目的地﹐並有幾家公司遠赴紐約和倫敦上市。上海和深圳兩地證交所希望能從融資這塊大蛋糕中分得更大一塊﹐重振中國投資者的信心﹐並激起已獲准有限購入中國國內股票的外國投資機構的興趣。

暫停新股發行令這些努力統統受挫。去年8月﹐中國證監會在實施新股定價的新體系後﹐實施了4個月的暫停新股發行。禁令在今年1月份一度取消﹐但4月份中國政府啟動股權分置改革後﹐禁令又得到了恢復。結果﹕去年在暫停新股發行前﹐上海和深圳兩地大約有100家公司進行了上市﹐而今年只有區區15家﹐5月中旬以來更是一家都沒有。

上海證交所股價綜合指數週二跌0.8%﹐收於1039.04點﹐較年初跌幅已達18%﹐目前徘徊於1997年以來的低點上方。

分析師們表示﹐股價和中國散戶投資者的信心下跌﹐也使得眾多公司打消了在國內上市的念頭。“自然你希望能在國內上市﹐但如果國內市場非常糟糕﹐上市效果會很差﹐”美國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董事總經理胡祖六(Fred Hu)表示。高盛參與了交通銀行股票發行交易。

深圳新的中小企業板受到的衝擊尤其大。官員們原本希望目前為止到這個板塊上市的公司數量會接近200家﹐但實際情況是僅有50家。

中國市場監管機構尚未公開宣佈暫停新股發行。中國證監會的官員們沒有對記者就暫停新股發行的採訪要求和傳真問題做出回應。在上個月末召開的一次非常規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承認股權分置改革計劃將影響新股發行進度。

“我們已對新股發行以及上市公司的再融資作了相應調整﹐”他告訴記者們。

一些外國基金經理們表示﹐暫停新股發行的決定不會影響他們對中國股市前景的看法﹐因為他們認為這次暫停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鄧普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Templeton Asset Management)的董事總經理馬克.莫比斯(Mark Mobius)指出﹐中國的產業增長需要資本﹐而資本又不能全部依賴貸款。

但隨著資本市場的道路被堵﹐中國企業已轉向銀行尋求融資支持。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2005年第一季度﹐銀行貸款佔中國國內企業融資總額的99%﹐高於2004年全年的97%。

畸高的貸款比例令人更加擔心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可能已落後於中國經濟快速變化的形勢。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在上個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中國政府在資本分配方面扮演過重的角色﹐可能會阻礙本應由市場推動的決策。他說﹐結果投資泡沫的風險更大了﹐比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在我看來﹐”羅奇寫道﹐“這給中國領導層一貫最為重視的經濟內在的穩定性帶來了更高的風險。”

颜色革命,地缘政治和石油管道(下)

亚洲时报在线7月6日FWilliamEngdahl撰文:中国存在唯一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石油。这一点,美国再清楚不过。在最近几个月,中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也提升了已成立四年的“上海合作组织(SCO)”的重要性。在美国,华盛顿的政策正围绕一系列的“民主”或软政变而展开,从战略上切断中国与里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联系,包括哈萨克斯坦的能源资源。

吉尔吉斯的颜色革命在哪里?

2005年初,吉尔吉斯爆发了一连串的反对派抗议行动,抗议政府在2月和3月间举行的议会选举存在舞弊行为。吉尔吉斯随之成为了中亚多个共和政体中,面临政权更迭和颜色革命威胁的其中一个。

前吉尔吉斯总理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在所谓的“郁金香革命”中,成功取替了前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的位置,成为临时总统,直到7月的总统选举。这难免引起外界把这次革命与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和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相比较。

华盛顿的自由电台竭力为政府辩护:美国政府并没有支持吉尔吉斯的反政府运动,这完全是吉尔吉斯的平民百姓自发的运动。

但事实似乎并非这样,根据美国主流记者,包括《纽约时报》的克瑞格·司密斯和《华尔街日报》的菲力浦.施士肯,吉尔吉斯的反对派“得到了美国朋友的大力支持”。

在美国国会颁布的《自由支持法案》下,吉尔吉斯这个贫穷小国在2004年获得了美国政府共1,200万美元的支持民主建设资金。对于吉尔吉斯这样一个经济落后、杳无人烟的国家来说,这笔钱可以买到很多民主了。

埃迪尔.贝素洛夫评论到2月和3月间发生的反政府抗议行动时,承认了美国政府的援助,他说,“假如没有支持,反政府抗议行动根本不可能发生。”《纽约时报》记者司密斯认为,贝素洛夫的组织“民主联盟”和“公民权利”,受到“美国全国民主国际事务协会”的资助,后者是一间由赖斯的国务院提供资金成立的非营利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贝素洛夫告诉自由电台,他亲身到过乌克兰,见证了当地的“橙色革命”,并深受鼓舞。

还有,在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一群民主人士正忙于支持美式民主,并反对“反美国暴动”。美国的民主组织“自由之家”慷慨地向比什凯克的一家出版社提供资金,该出版社为反对派出版报纸MSN,在场人士麦克.史东说。

“自由之家”名字优雅,历史悠久,它是在 20世纪40年代为支持创立北约而建立起来的。该组织的主席是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詹姆斯·沃尔赛。沃尔赛称最近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生的政权更迭为“第四次世界大战”。其它成员还包括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里辛斯基、前克林顿政府商务部部长埃森斯塔特和国家安全顾问安东尼·雷克。资助自由之家的机构包括:美国国际开发署、美国新闻总署、索罗斯基金和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

在众多支持吉尔吉斯民主运动的非政府机构当中,“反腐败文明社团”是其中一个,该组织由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资助。全国民主基金会和自由之家在近年发生的多次颜色革命中,发挥了中心主导作用。NED创立于里根政府时代,事实上是一间“私有化的中情局”,以此开展更多的自由行动,又或者是中情局习惯所称的“似是而非的否认行动”。

NED的主席是前共和党参议员文.韦伯,他与新保守派比尔班奈特关系密切。自1984年以来,前自由之家学者卡尔?格许曼一直担任NED的总裁。曾在1999年引领美国轰炸塞尔维亚的北约军官韦斯利.克拉克,也是NED的成员之一。协助撰写成立NED立法草案的阿伦·威斯坦,在1991年曾经说过,“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25年前中情局就已经秘密地做过了。”

不要忘记,吉尔吉斯“郁金香革命”的最后一位支持者,要数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研究所”,该机构同样资助了塞尔维亚、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颜色革命。吉尔吉斯的“反腐败文明社团”领导人是托利肯.伊斯梅洛瓦,他组织了塞尔维亚、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等国家使用的革命手册的翻译和发行工作,这本手册由金·夏普撰写,金·夏普是波士顿艾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的创始人,他写的书《从独裁到民主》,成为了颜色革命的的“入门手册”,内容包括非暴力抵抗运动的信息。

夏普的书简直是一本颜色革命的圣经,是一种“无声的政权更迭”。在哈佛大学的支持下,夏普于1983年创立了艾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该研究所由索罗斯基金和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提供资助。训练人们学习“非暴力的战争方式”的理论,多年来。夏普一直与北约和中情局合作,从事训练特工的工作,这些特攻遍布缅甸、立陶宛、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台湾、甚至委内瑞拉和伊拉克。

总而言之,在过去20年,在美国支持下所发生的所有“软政变”,几乎都与金夏普及其同僚罗勃特·赫尔维有关,后者是一名退休的美国军队情报专家。值得注意的是,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六四事件前两个星期,夏普正是在北京。五角大楼和美国情报机构已经把这种“软政变”提升到炉火纯青的程度。RAND策划者称之为‘蜂拥而致”,指的是年轻人通过发放短讯或互联网互相联系,蜂拥聚集在一起,听从更迭政权的命令。

下一场革命发生在乌兹别克?

很早以前,乌兹别克暴君总统卡里莫夫就摆出大力支持美国反恐战争的姿态,他向美国提供了一个前苏联空军基地,支持美军开展军事行动,包括2001年底美军向阿富汗塔利班发动攻击。外界普遍认为,卡里莫夫讨好华盛顿,所以不至落入危险境地。在华府眼里,他是一名“好暴君”。

但那不再是肯定的事情。最近,乌兹别克安集延市的费尔干纳峡谷地区发生监狱暴动,随后引发群众大规模抗议运动,卡里莫夫的军队被指枪杀了数百名手无寸铁的示威者。5月,美国国务卿赖斯要求卡里莫夫进行“政治改革”。卡里莫夫强烈反对就枪杀事件进行独立质询,他坚称,暴动是由“外面的"激进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发起的,他们与塔利班组成联盟,并计划在邻近吉尔吉斯的费尔干纳峡谷成立一个伊斯兰哈里法辖区。

卡里莫夫何时下台,目前仍不得而知,这使得支持卡里莫夫进行“民主改革”的华盛顿政客,纷纷调转枪头。就像一名美国评论员所说,“考虑到乌兹别克的战略作用,卡里莫夫政府的角色已不容忽视。”卡里莫夫已成为了美国“反暴政战争”当中,另一个进行颜色革命的目标。

6月中旬,卡里莫夫政府宣布改变美军使用乌兹别克Karshi-Khanabad海军基地的条件,包括禁止晚间航班等。很明显,在最近争夺欧亚地缘政治控制权的这场激烈竞赛里,卡里莫夫正在向莫斯科靠近,也可能向北京靠近。

安集延事件发生后,卡里莫夫恢复了与莫斯科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在五月底得到了北京的“红地毯”接待。6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会议上,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凡诺夫出面支持卡里莫夫,宣布不需要就安集延事件展开国际调查。

邻近阿富汗和中国的塔吉克斯坦,是唯一一个至今还没有经历美国颜色革命的中亚共和国家,这不是因为美国没有尽力去做。多年来,美国一直游说塔吉克斯坦政府与莫斯科疏远关系,包括向塔吉克斯坦提供经济援助,支持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北京也正在采取积极行动。最近,中国加大了对塔吉克斯坦的军事援助,并加强与所有的中亚共和国家,以及从俄罗斯到伊朗的欧亚西部能源丰富的国家发展关系。对于依赖进口石油的中国来说,风险是非常大的。

华盛顿打中国牌

在中亚,能够有潜力构建战略性联盟、击败美国全球霸权的国家,是中国。但是,中国存在唯一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石油。这一点,美国再清楚不过。10年前,中国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今天,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中国的能源需求每年以超过30%的比率递增,中国正竭力保证石油和天然气的长期供应,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北京清楚知道,美国力图要控制全球大多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搜寻石油这种黑色金子,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数据清楚显示:全球许多大油田正在不断衰退,而新发现的油田却未能取代大量失去的石油,这必然导致战争的爆发,唯一的问题是:使用什么武器?

在最近几个月,中国与委内瑞拉和伊朗就石油和经济贸易达成了重要交易。北京还向加拿大一家主要的能源公司提出收购,最近,北京更大胆地提出收购美国的尤尼科公司,这家公司是里海BTC石油管道的投资者之一。雪佛龙随即加入收购行列,以阻止中国的收购。

北京最近也提升了已成立四年的“上海合作组织(SCO)”的重要性。SCO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组成。不足为奇,这些国家大多数是美国企图发动软政变或颜色革命的国家。上海合作组织计划7月举行会议,届时将邀请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议。

今年6月,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外交部长在乌拉底沃斯多克召开会议,会上强调了联合国的作用,很明显,此举是在针对美国。印度在会上讨论了其投资和开发俄罗斯远东的库页岛的项目,印度在那里投资了大约10亿美元,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会上,俄罗斯和中国解决了两国长达数十年的边界争端。两星期后,中俄双方在北京讨论有关开发俄罗斯西伯利亚资源的问题。

仔细观察欧亚大陆的地图,不难看出欧亚对中国,以及企图控制这里的美国来说,是何等重要!美国的目标不仅是通过北约的一连串基地—从科索沃的CampBondsteel美军基地,到波兰、格鲁吉亚,甚至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对俄罗斯实行战略性包围,这些国家还可能使北约控制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能源关系。

现在,华盛顿的政策正围绕一系列的“民主”或软政变而展开,从战略上切断中国与里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联系,包括哈萨克斯坦的能源资源。早前,亚洲丝绸之路的通商路线贯穿通被山脉包围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甚干,以及哈萨克商业城市阿拉木图市,很明显,是出于地理原因。

在地缘政治上控制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将有效地控制中国和中亚之间可能出现的管道路线,就像战略上包围俄罗斯,将有效控制俄罗斯与西欧、中国、印度和中东之间建立管道和发展其它关系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里辛斯基在1997年9月/10月发表的有关外交事务的文章,值得再次回味:

全球大多数在政治上果断、有魄力的国家都聚集在欧亚大陆,所有企图夺取全球霸权的妄想者都起源于欧亚大陆,全球人口最多、企图夺取地区霸权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他们都位于欧亚大陆,也是美国首要的政治和经济挑战者。继美国之后,全球最大的六个经济和军事强国都是在欧亚,几乎所有公开或隐密的核大国都集中在那里。欧亚大陆占世界总人口的75%,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60%,占全球能源的75%。总之,欧亚大陆的潜在力量甚至是超越美国的。

欧亚大陆是世界的轴心,是一个超级大陆。能够控制欧亚大陆的国家,将对西欧和东亚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两个地区是全球三大经济区中的其中两个。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以个国家如果控制了欧亚大陆,就等于同时控制了中东和非洲。由于欧亚大陆现在成为了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地缘政治棋盘,欧洲和亚洲两套不同的政策已不能并存。欧亚大陆的权力分配,将对美国的全球首要地位产生决定性影响…

这篇文章刚好是在美国轰炸前南斯拉夫,以及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或BTC石油管道落成之前写的。它使华盛顿最近发表的“清除世界暴行"以及“传播民主”的公告,与布什总统通常发表的公告区分了开来。

(本文版权由作者拥有)

标签:

windows server 2003 优化技巧

一、跳过磁盘检修等待时间
一旦计算机因意外原因,例如突然停电或者死机的话,那么计算机下次匦缕舳幕埃低尘突峄?0秒钟左右的时间,来运行磁盘扫描程序,检查磁盘是否有错误出现。要是你是一位惜时如金的人,肯定不会白白等待下去的。那就跟我一起来,跳过这段检查等待时间吧:

1、在开始菜单中,依次执行“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将界面切换到DOS命令行状态下;

2、直接输入“CHKNTFS/T :0”命令,单击回车键后,系统就能自动将检查磁盘的等待时间修改为0了;

3、下次遇到异常情况,重新启动计算机后,系统再调用磁盘扫描程序时,就不需要等待了。
二、取消对网站的安全检查

新安装好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后,打开浏览器来查询网上信息时,发现IE总是“不厌其烦”地提示我们,是否需要将当前访问的网站添加到自己信任的站点中去;要是不信任的话,就无法打开指定网页;倘若信任的话,就必须单击“添加”按钮,将该网页添加到信任网站的列表中去。不过每次访问网页,都要经过这样的步骤,显然就太烦琐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让IE取消对网站安全性的检查:



1、依次执行“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在打开的控制面板窗口中,用鼠标双击“添加和删除程序”图标,将界面切换到“添加和删除Windows组件”页面中;

2、用鼠标选中“Internet Explorer增强的安全配置”选项,继续单击下一步按钮,就能将该选项从系统中删除了;

3、再单击一下“完成”按钮,退出组件删除提示窗口。

以后,再上网的时候,IE就不会自动去检查网站的安全性了,这样就能少了不少麻烦。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比较【推荐】

禁用Internet Explorer Enhanced Security 和禁止安全询问框的出现

在IE工具选项中自定义设置IE的安全级别。在”安全“(Security)选项卡上拉动滚动条把Internet区域安全设置为”中“(Medium)或“中低”。自定义设置中将有关的选择“提示”修改为选择“禁止”或“启用”。

三、自动进入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去除Ctrl+Alt+Delete和密码输入)

每次开机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时,都需要同时按住Ctrl+Alt+Delete复合键,再输入登录密码,才能进入到系统中;要是需要频繁登录系统的话,大家可能就会受不了这样罗嗦的步骤了。此时,大家不妨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让系统自动完成登录操作:



1、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注册表编辑命令regedit,来打开注册表编辑窗口;



2、在该窗口中,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 VersionWinLogon键值;



3、在对应右边的子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空白处,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依次执行“新建”/“字符串”命令,来创建一个字符串类型的键名,并将键名设置为“AutoAdminLogon”,并将该键名的数值设置为“1”;



4、找到“DefaultDomainName”键名,并用鼠标双击之,在随后出现的窗口中,输入要登录的域名,例如Department;



5、双击“DefaultUserName”键名,在随后打开的窗口中,直接输入要登录到此域的用户名,例如“test”;



6、在WinLogon右边的子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空白处,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依次执行“新建”/“字符串”命令,来创建一个字符串类型的键名,并将键名设置为“DefaultPassword”,并将该键名的数值设置为用户登录系统的密码,例如用户test的登录密码为“123456”;



7、完成设置后,重新启动计算机时,我们会发现不需要再登录,就能自动进入到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中了。以后要取消自动登录功能的话,可以将“AutoAdminLogon”键值设置为“0”就可以了。



下面这个是另外的一个帖子上的内容,大家自己选择一个[/size]



方法1:打开注册表(运行->“Regedit”),再打开:

HKEY_LOCAL_MACHIN|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 |Winlogon段,在此段中按右键,新建二个字符串段,AutoAdminLogon=“1”,DefaultPassword=“为超级用户 Administrator所设置的Password”。

注意,一定要为Administrator设置一个密码,否则不能实现自启动。 然后,重新启动Windows即可实现自动登录。



方法2:管理工具 -> Local Security Settings(本地安全策略) -> 本地策略 -> 安全选项 -> interactive logon: Do not require CTRL+ALT+DEL,启用之。



方法3(自动登陆):使用Windows XP的Tweak UI来实现Server 2003自动登陆。

下载:Tweak UI http://www.ssite.org/uppic/sun_pic/...003/tweakui.exe

下载后直接执行tweakui.exe 在左边的面板中选择Logon -> Autologon -> 在右边勾选Log on automatically at system startup输入你的用户名和域名(如果没有就不写),点击下面的Set Password,输入用户名的密码,然后点击OK。


四、取消关机原因的提示

在关闭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时,系统会弹出一个提示窗口,要求大家选择关闭计算机的原因选项;尽管这种方法可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用户更有效地管理和维护计算机;不过每次关机或者重新启动系统,都要选择关机原因,实在没有必要。所以,为了进快地关闭计算机,大家可以按下面步骤来取消关机原因的提示:



1、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双击“电源选项”图标,在随后出现的电源属性窗口中,进入到“高级”标签页面;



2、在该页面的“电源按钮”设置项处,将“在按下计算机电源按钮时”设置为“关机”,单击“确定”按钮,来退出设置框;



3、以后需要关机时,可以直接按下电源按键,就能直接关闭计算机了。当然,我们也能启用休眠功能键,来实现快速关机和开机;



4、要是系统中没有启用休眠模式的话,可以在控制面板窗口中,打开电源选项,进入到休眠标签页面,并在其中将“启用休眠”选项选中就可以了。



另外一种方法,推荐[/size]
开始 -> 运行 -> gpedit.msc -> Computer configuration -> Administrative Templates -> System -> Display shutdown event tracker -> 设置为 Disable。

如果是中文版,则:开始 -> 运行 -> gpedit.msc->计算机配置 -> 管理模板 -> 系统 -> 显示关机事件跟踪 -> 禁用。

五、调用Windows XP风格界面

安装完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进入到桌面时,我们会发现系统桌面的显示样式为“Windows经典样式”。看惯了这种样式后,就会感觉到有点乏味,想不想改变一下桌面的显示风格?要是你企图通过显示属性的外观设置中,来调用其他风格界面时,就发现此“路”不通;通过组策略来调用时,发现只有当前样式可以选择。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来调用其他风格样式呢,例如Windows XP样式?按照下面方法,我们就能轻松实现调用目的:



1、在系统的开始菜单中,依次展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和服务窗口,在对应服务的右边子窗口中,用鼠标选中“Themes”选项;



2、仔细查看该选项的参数时,发现该服务在缺省状态下是被禁止使用的,因此我们就无法调用其他风格样式;



3、为此,我们必须启动该服务;用鼠标双击该服务选项,然后打开常规标签页,将对应该服务的启动类型设置为“自动”,再点一下“应用”按钮;



4、此时,“服务状态”设置项中的“启动”按钮就自动被激活了,单击该“启动”按钮,就能将系统中的Themes服务起用了;



5、返回到系统桌面,并用鼠标右键单击空白处,从快捷菜单中执行“属性”命令,再打开外观标签页面,在其中的“窗口和按钮”处,选中Windows XP样式或者其他显示样式。



6、至此,系统中的工具栏菜单、窗口等样式就会按照指定的风格来显示了。

六、调整Windows Media Player的播放模式

要是在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音乐的同时,我们还打开了多个工作窗口,这样我们就会经常需要在工作窗口和WMP播放界面中来回切换,这样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现在,可以通过下面方法来调整WMP的播放模式,让操作者不需要打开WMP的主界面就能控制音乐的播放,以便不影响其他工作窗口:



1、用鼠标右键单击系统任务栏中的空白处,从打开的快捷菜单中,执行“工具栏”下面的“Windows Media Player”命令;



2、此后,Windows Media Player界面中的播放按钮就会自动缩小并显示在系统任务栏中了,利用这里的按钮,我们就能执行音乐的播放、暂停、上一首或者下一首命令了;



3、通过这种调整,我们再也用不着手忙脚乱地在程序窗口和WMP播放界面中,来回切换了。


七、为指定组添加新用户

想在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中添加新用户时,发现该系统控制面板窗口中却没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用户”图标,那么我们该从哪里着手,才能为系统的指定组添加新用户呢?呵呵,Windows Server 2003看来就是不一样!笔者经过几次摸索,发现为指定组添加新用户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用鼠标右键单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从打开的快捷菜单中,执行“管理”命令,弹出一个计算机管理窗口;



2、展开该窗口中的“本地用户和组”文件夹,然后选中该文件夹下面的“用户”选项,此时在右边的子窗口中,我们就能看到当前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所有用户了,其中标有红色叉号的用户表示已经创建但并没有启用;



3、用鼠标右键单击右边子窗口的空白处,从右键菜单中执行“添加新用户”命令,在随后出现的窗口中,输入需要添加的用户的相关信息,最后单击一下“创建”按钮,来结束新用户的添加工作;



4、要想让该用户添加到指定组的话,可以选择“组”选项,再从右边的子窗口中,选中需要加入的组名称,并用鼠标右击之,执行快捷菜单中的“添加到组”命令;



5、在随后出现的界面中,再单击“添加”命令,将前面创建的用户添加进来就可以了。


八:启用硬件和DirectX加速

★ 硬件加速:桌面点击右键--属性(Properties) -> 设置(Settings )--高级( Advanced )--疑难解答(Troubleshoot)。把该页面的硬件加速滚动条拉到“完全”( Full),最好点击“确定”(OK)保存退出。这期间可能出现一瞬的黑屏是完全正常。


★DirectX加速:打开“开始” (Start) -> “运行”(Run),键入“dxdiag”并回车打开“DirectX 诊断工具”(DirectX Tools),在“显示”(Display)页面,点击DirectDraw, Direct3D and AGP Texture 加速三个按钮启用加速。把“声音的硬件加速级别”(Hardware Sound Acceleration Level)滚动条拉到“完全加速”( Full Acceleration)。

九:允许内置的IMAPI CD-Burning服务和支持Windows影像设备服务

★ 启用Windows内置的IMAPI CD-Burning服务:打开“开始”(Start) -> “运行”(Run),键入“Services.msc ”,在出现的窗口中找到“IMAPI CD-Burning COM Service ”并双击它,然后在启动模式(startup type )的下拉菜单选择“自动”(Automatic),并点击“应用”(Apply) ->“开始”(Start) -> “确定”(OK)



★假如你有如数码相机和扫描仪之类的影像设备,应该打开Windows Image Acquisition 服务。

打开“开始”(Start) -> “运行”(Run),键入“Services.msc ”,在出现的窗口中找到“Windows Image Acquisition (WIA) ”并双击它,然后在启动模式(startup type )的下拉菜单选择“自动”(Automatic),并点击“应用”(Apply) ->“开始”(Start) -> “确定”(OK)


十:★禁用错误报告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My Computer)--属性(Properties)--高级(Advanced)--点击“错误报告”(Error Reporting )按钮,在出现的窗口中把“禁用错误报告”(Disable Error Reporting)选上并复寻但在发生严重错误时通知我”(But, notify me when critical errors occur.)



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信息--工具--dr. watson--(选项中的勾全去掉)



十一:调整虚拟内存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My Computer)--属性(Properties)--高级(Advanced)--性能(Performance)--设置(Setting)--高级(Advanced),点击“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部分的“更改”(Change),自定义(这里注意,输入500M~2G,看你的硬盘空间大小,随便你输入多少,但是大小要一样)




十二:个人用2003的性能设置优化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My Computer)--属性(Properties)--高级(Advanced)--性能(Performance)--设置(Setting)--高级(Advanced),

1、调整处理器资源--程序

2、分配系统内存--程序




十三:加快启动和运行速度



**修改注册表,减少预读取,减少进度条等待时间:开始→运行→regedit启动注册表编辑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PrefetchParameters, 有一个键值名为EnablePrefetcher,它的值是3,把它改为“1”或“5”。



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

将 WaitToKillServiceTimeout 设为:1000或更校 ( 原设定值:20000 )



找到 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 键,将右边视窗的WaitToKillAppTimeout 改为 1000, ( 原设定值:20000 )即关闭程序时仅等待1秒。

将 HungAppTimeout 值改为:200( 原设定值:5000 ), 表示程序出错时等待0.5秒。




让系统自动关闭停止回应的程式。

打开注册表 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 键,

将 AutoEndTasks 值设为 1。 ( 原设定值:0 )



**禁用系统服务Qos

开始菜单→运行→键入 gpedit.msc ,出现“组策略”窗口, 展开 "管理模板”→“网络” , 展开 "QoS 数据包调度程序",在右边窗右键单击“限制可保留带宽" ,在属性中的“设置”中有“限制可保留带宽" ,选择“已禁用”,确定即可。当上述修改完成并应用后,用户在网络连接的属性对话框内的一般属性标签栏中如果能够看到"QoS Packet Scheduler(QoS 数据包调度程序)"。说明修改成功,否则说明修改失败。



**改变窗口弹出的速度:

找到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WindowMetrics子键分支,在右边的窗口中找到MinAniMate键值,其类型为REG_SZ,默认情况下此健值的值为1,表示打开窗口显示的动画,把它改为0,则禁止动画显示,接下来从开始菜单中选择“注销”命令,激活刚才所作的修改。



**禁止Windows XP的压缩功能:

点击“开始”下的“运行”,在“运行”输入框中输入“regsvr32/u zipfldr.dll”,然后按回车键即可。




**设置个性的启动信息或警告信息:

个性化的Windows XP启动: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子键分支,双击LegalNoticeCaption健值,打开“编辑字符串”对话框,在“数值数据”下的文本框中输入自己想要的信息标题,如“哥们儿,你好1,然后点击“确定”,重新启动。

如果想要改变警告信息的话可以双击LegalNoticeText健值名称,在出现的“编辑字符串”窗口中输入想要显示的警告信息,单击“确定”,重新启动。


十四:关闭不常用的系统日志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My Computer)--属性(Properties)--高级(Advanced)--性能(Performance)--设置(Setting)--高级(Advanced),--启动和故障恢复



去除发送管理警报的勾

去除自动重新启动的勾

写入调试信息--无




十五:最减系统服务

留如下服务

com+ event system

event log

network connection

network location awareness(nla)

plug and play

protected storage

remote access connection manager

remote procedure call(RPC)

security accounts manager

shell hardware detection

system event notification

telephony

windows audio

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Distribute Link Tracking Client(by although)




十六:允许声音加速

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 server 2003标准版请从第二步xx作,因为标准版已允许声音服务。

★ 打开“开始”(Start) -> “运行”(Run),键入“Services.msc ”,在出现的窗口中找到“Windows Audio”并双击它,然后在启动模式(startup type )的下拉菜单选择“自动”(Automatic),并点击“应用”(Apply) ->“开始”(Start) -> “确定”(OK)



★打开“开始”(Start) -> “运行”(Run),键入“dxdiag”并回车打开“DirectX 诊断工具”(DirectX Tools),在“Sound”(Display)页面,把“声音的硬件加速级别”(Hardware Sound Acceleration Level)滚动条拉到“完全加速”( Full Acceleration)。

标签: ,

可摧毁股改的重磅炸弹:李幛喆的13个质疑!

质疑一、股权分置不合理吗?合理

  首先声明,在2004年4月左右,我曾经认为股权分置的提法比较科学。但是经过深入研究,我恍然大悟发现:股权分置(或曰股权分割、股权分裂等,以下统称股权分置)的提法本身就有问题。股份制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作为股份制或股份公司,股份或股权当然应该分置,由此而形成不同的股权结构,比如: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外资股、内部股等等。如果把它们都不分置,合在一起,那还叫股份公司吗?岂不成了独资或合资公司?因此股权就要分置,股权分置非常合理。只是股份有的可以流通,有的不能流通。所以,所谓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提法不严谨,还是应该恢复本来面目,提法定为全流通,即好理解,也比较科学严谨。我们也理解管理层之所以不敢提全流通而换个提法叫股权分置,主要是考虑提全流通怕股市下跌。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一提全流通而怕影响股市升跌而出现概念的扭曲的提法。因此,正本清源还是统称全流通严谨、科学。

  质疑二、取得共识了吗?没有

  “解决股权分置已经取得共识”似乎是目前急于解决股权分置的依据。我对此表示质疑。我在指南针北京股民乒乓球联赛现场讲课(先讲课,10点打球)时作了 2个举手表态调查。第一,你认为解决股权分置就能解决股市的问题吗?到场股民105人,举手认为不行的32人,占30.48%;举手认为可以的1人,占 0.95%;举手弃权的0;其他未举手。第二,是否赞成国有股50年不流通或转为优先股永不流通?举手赞成的45人,占42.86%;无人举手反对,无人举手弃权;其他未举手。我当场要求现场的股民予以公证,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可见,我的的调查和某些主流舆论的调查反差极大。因此可以认为,两个调查总有一个调查是真实的。我敢保证我的调查是真实可靠有现场全体股民的公正认可。

  此外,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政协常委王光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水皮、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张建平、社科院博士尹中立、上海的资深人士黄湘源、李志林、中国证监会的部分人士和本人等等领导、专家、学者都对没有对股权分置取得“共识”。

  可见,少数人的“共识”意见是强加于人,制造虚假舆论,逼管理层签字画押,最后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质疑三、股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股权分置吗?不是

  解决任何问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语录)。股市的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有人一口咬定是股权分置。对此我表示质疑。我们看看温总理怎么说。3月14日,温家宝回答记者的提问讲到股市首先强调: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是根本。第二,要建立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证券市场。第三,要加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第四,要加强以制度为主的证券市场的基础建设。第五,要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第六,妥善解决股市发展中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温总理排出的这个顺序说明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是当务之急,是治本,而股权分置是一个分支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

  我非常同意温总理的排序分析。我也一直强调股市最主要的问题是上市公司和管理体制的问题。如:股票发行、上市的核准和监管同为一个机构,则难以发挥监管的作用。试想:我核准发行、上市的股票,我自己再去监管,裁判员和运动员混为一体能公平、公开、公正地进行股市博弈比赛吗?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审计署,而不是由财政部去监督资金的使用?其道理不言自明。另如:股票发行由发行审核委员会把关,而中小股民没有用手投票的权利,所以否决的意见无法实施,导致公司上市就亏损,甚至发展到亏损公司都可以发行、上市的咄咄怪事(如南航)。还如:我们的上市公司股票发行、上市过程中,是否存在长官意志强权指令或暗示的情况?如果没有,最好。如果有,则说明发行体制上缺少市场或民主的透明因素。

  目前80%的上市公司都先后被处罚、批评和谴责。而上市公司的业绩滑坡、造假、披露虚假信息、高官逃跑、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如同虚设、关联交易、乱担保、治理结构等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触目惊心。

  有人说,不解决股权分置岂不是将来积压的不流通的股份越来越多?但是如果不解决上市公司和管理体制问题,岂不是将来更难解决。还有人说,饭要一口口吃,先解决股权分置。但为什么不先解决上市公司和管理体制这“碗饭”?

  为什么股市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管理体制问题等不去解决。而为什么一些人不厌其烦地鼓吹全流通。说穿了,是转移股民的视线,回避股市的实质问题。全流通就是套现。因为它解决不了股市问题。所以我们要全力以赴解决股市主要问题,不要本末倒置,抓小放大,被股权分置分支的问题转移视线。

  质疑四、解决股权分置就解决了股市的问题吗?不是

  急于解决股权分置的人一个主要理由就是认为“股权分置是股市万恶之源,解决了股权分置就解决了一股独大、乱圈钱等等问题”。对此我表示质疑。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仅此解决了国有股由原来的不能流通变为现在可以流通了。而对解决股市其他问题无济于事。

  第一,全流通了,只要控股股东不卖掉股票,结果还是一股独大。还是控股股东说了算。如果控股股东继续买进股票,则控股股东的大股东地位岂不越来越大,因而越来越说了算。上市公司是否再融资或曰圈钱,完全由控股股东一槌定音。上市公司首次发行、增发、配股、可转债不会因此停止。我们假如宝钢全流通了,就不增发了?

  第二,其实现在即使全流通了,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积极性”也绝对不会降低。比如,长江电力股份允许全流通,仍然无法阻挡申购该股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不管是按发行价购买,还是按面值购买,全流通后,所有股东都可以在上市当天就卖掉手中的股票,回收成本和获暴利的速度则更快。那么,控股股东如果不想控股就可以立即卖掉其股票,如用友软件不用通过2年分红收回投资,而只要利用全流通就瞬间搞定了。其圈钱的速度可谓是“转瞬间就解决了”,马克思要是知道将会多么尴尬!

  第三,上市公司经营好坏,与公司管理体制、治理结构、独立董事的作用、宏观调控力度和市场环境、营销策略等等关系极大。与股份全流通风马牛不相及。看看已经全流通的延中实业(现在的方正科技,600601)、ST兴业(600603)、飞乐音响(600651)、爱使股份(600652)和申华实业(现在的申华控股600653)吧,哪一个解决了上市公司的根本问题?而佛山照明股权分置了,1993年到现在,累计分红13亿。可见,全流通和业绩没有直接关系。

  第四,有人认为股份不流通,大股东就不关心股价升跌。错了!如果该公司可能发生任何不测(比如银广夏由盈利变为亏损)将导致股价暴跌的话,最先知道这个内幕利空消息的就是银广夏控股大股东。因此,它可以延迟发布此利空信息甚至发布虚假信息谎称盈利,然后他自己悄悄或迅速地卖出股票。之后再发布此利空消息,股价下跌与他就没有关系了。反之,如果此利空消息慢慢消化后或有利好信息(如银广夏资产重组扭亏为盈了)导致股价暴涨的话,最先知道这个内幕利好信息的还是银广夏控股大股东。因此,银广夏控股股东还可以延迟发布此利好信息甚至发布虚假信息谎称继续亏损,然后他自己悄悄或迅速地建仓买进股票。之后再发布此利好消息,此时股价上升与他“的确大有关系了”。可见,全流通了,大股东可能更处于有利地位,他“的确注意”股价了,但是对中小股民反而更不利。

  第五,全流通了,上市公司就不犯规了?假如江苏琼花、银广夏等全流通了,就不犯规了?岂有此理。

  第六,全流通了,庄家恶意操纵股价坑害股民问题就解决了吗?更不可能,反而可能愈演愈烈。因为全流通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进股票成为控股股东。一旦由不轨之人利用全流通成为某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则他在股市上兴风作浪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七,全流通也无法解决独立董事不独立不懂事问题和中小股民表决权形同虚设,而且没有听证权、话语权和决策权的问题。
  第八,全流通更无力解决证券管理体制问题。要理顺证券管理体制、机制问题,这需要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来决定。比如,行政许可法的实行就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一部分证券管理体制问题,取消或简化了部分证券类行政审批等。而这些不是全流通能够决定和理顺的。

  质疑五、没有全流通是万万不能的吗?不是

  鼓吹全流通的人最初将股市存在的问题都归结于股权分置。后来经有识之士的开导,他们也感到全流通无法解决股市的问题。于是又搬出“全流通不是万能的,没有全流通是万万不能的”观点。对此我表示质疑。既然全流通无法解决股市的问题,而且全流通会导致股市的暴跌,全流通只是解决了原来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变为可流通了,何来什么“万万不能”?所以我认为,全流通肯定不是万能的,暂时没有全流通也是可能的。

  质疑六、全流通是国际惯例吗?不是

  现在我们好多事只要有利于自己的,就说是国际惯例,不利于自己的,就说是中国特色,我们需要向国际惯例靠齐。那么问一句国外的管理体制是这个体制吗?国外的上市公司是这个状况吗?国外有优先股,优先股是不流通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国有股转成优先股呢?如果跟国际接轨我想管理体制先接轨,然后上市公司治理再接轨,然后再谈股权分置接轨的问题。鼓吹全流通的人总拿国际惯例来唬人。实际上,世界上任何国家的股份公司股份也有不全流通的。美国的股份公司大部分都有优先股,这部分股份就不流通,也没有影响美国股市的发展和其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而美国全流通的股份公司,也有造假和业绩滑坡的。目前有些人不考虑中国的特色,动不动就拿自己的留洋背景、国际惯例唬人,食洋不化,实在是误国误民。请你们记住:美国是资本主义,中国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

  质疑七、有共赢方案吗?没有

  急于解决股权分置的人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方案,给我们绘了一幅共赢的美丽工程图画,实际上这是画饼充饥。最好的方案假设就是国有股白送给股民,我算了,可能是每10股送30股,股市就要大除权。何时能涨权,等吧。何况这种方案根本不可实施。不管换什么词,减持、股权分置等,就是一个概念:全流通。而全流通不管什么方案,都会使现有的盘子增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股市一共有100股,不流通的70股。不管你设计什么方案(送股、配股等。至于缩股不可能,上市公司没有回购资金,国家也不会这样做),这70股都要流通,暂时不流通,今后也要流通。所以,原来30股的盘子就变成100股,多出来的70股就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否则就会稀释现有的股价,股价就会下跌,因此,不管是什么方案,接近8000亿股的国有股从此以后有了随时可以流通的权力,股市筹码必然要增加,股价10元有可能被稀释到1、2元,暴跌是不可阻挡的,这是不以人们和管理层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除非管理层动用大笔资金支持股价。因此,不可能有共赢的方案。

  质疑八、股民需要补偿吗?不要

  现在有人提出解决股权分置要给股民补偿。我对此表示质疑。我认为要搞清楚究竟谁给谁补偿?是那些持有非流通股的形形色色的人给股民补偿,还是股民给那些持有非流通股的形形色色的人补偿?我认为只要搞国有股流通,就是我们中小股民给他们补偿。假如目前股市共有100股,70股不流通,30股流通。现在要想流通70股,但又怕股价下跌,股民不干。所以编出一个美丽的方案,即:承认含权股然后给股民点股份,如10股送3股或配股等。但是送股、配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另外67股流通。问题很清楚了:给股民3股“予以补偿”,然后让股民补偿67股的差价利润。结果股民得到的是3股小利,而赔进去了67股。最后演变成国有股补偿给股民变为股民补偿给国有股。因此我们中小股民不要什么这些美丽的补偿,如果国有股转为优先股永不流通或50年后再解决或留给后人解决,就是对股民最大的补偿,就是股市最大的利好。当然那些妄图借国有股流通大捞一把的形形色色的人则这辈子别想让我们中小股民给他们补偿了。谁让他们当时想投机买了这些廉价的股票呢?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质疑九、国有股没有流通吗?不是

  实际上,自1990年股市建立后,国有股已经可以流通了。前几年,大量的国有股通过场外协议转让,实际就是流通。最近(2005年3月前后),桂冠电力、*ST长岭、燕化高新、ST渤海、ST中燕分别发布公告,都将部分国有股转让。可见国有股可以流通,只不过没有在沪深两市流通罢了。你可能会说,以上是转让,不是流通。这种说法是抬杠。只要有买卖双方,有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就是流通。你非得说在沪深两市买卖算流通,在场外买卖就是转让,那只能算你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至于为什么国有股流通非要到沪深两市流通,表面文章是为了规范,实际是看中了沪深两市的股价比场外高,所以要到此一游赚真金白银。

  质疑十、解决股权分置股市就有牛市吗?没有

  有人断言,只有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中国股市就一定能够走入牛市,沪指涨到3000点、5000点不成问题。说这话的人简直是不负责任或根本就不懂股市。股市能否上升主要在于宏观大环境、上市公司的业绩。此外,还有概念炒作和投机炒作。1992年到1993年2月的牛市在于邓小平肯定了股市,宏观环境不错。1996年10月到1997年5月的牛市在于2次降息、15大召开、香港回归的概念炒作、过度投机等。1999年5月到2001年6月的牛市在于宏观环境好、政策利多、题材丰富、概念独特等等。这几次牛市产生与是否解决了股权分置毫无关系。恰恰相反,正是2001年6月开始的国有股减持才导致股市的猛烈下跌。而且至今,每当国有股流通一有风吹草动,多方立即作鸟兽散。所以,国有股流通如果启动,不要说牛市了,能挺住目前的点位都谢天谢地了。

  质疑十一、鼓吹解决股权分置的人是为国家、股市、股民着想吗?不是

  鼓吹全流通的人装扮成忧国忧民的样子为政府出谋划策解决股权分置。但他们内心深处有不可告人的阴谋,现在必须揭穿2个阴谋:

  第一个阴谋,即:鼓吹全流通的人,有2种。一种是的确从股市的角度想解决问题。(本人1993、1995年就提出解决。当时和现在形势不同,当时股票供不应求,国有股流通大家愿意买。但当时国家不愿意卖,怕国有资产流失)还有一种就是持有国有股的人或公司。早在1985年到1993年期间,股份制企业发股票比较随意。所以有些人通过关系、权力,或以各种名义(比如亲戚办的公司等)购买了大量的(有高达几十万股或更多)、廉价的(几毛钱甚至白给的)、无法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这些无法流通的股票已经“砸在”他们手里许多年,最希望流通的就是他们。自从2001年管理层表示要解决国有股流通的问题,最兴高采烈的当属他们。面对高高在上的股价,他们可以借此流通大捞一把了。而管理层本身的确是好意,想解决股票不流通的问题。不想被这些人利用。如果全流通的套现资金归属国家我们股民也认可。但是这些人想借此在股市上获暴利我们不能让这个阴谋得逞。有些所谓的学者拼命鼓吹早点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他们为什么不大力呼吁解决管理体制和上市公司的各种问题,而转移股民的视线,误导股民和舆论,大肆宣扬“解决了股权分置就可以解决股市的其他问题”谬论。这个阴谋必须揭穿。

  而且可以断定,真实行国有股流通,国家持的股份不一定马上卖掉,比如青岛海尔的大股东海尔集团不一定卖掉股份。首先是这些私人持有的十几年的国有股(比如他们手里有青岛海尔的国家股、法人股)会趁机平仓逃跑,留下股民的亏损累累和股市烂摊子让政府收拾。

  第二个阴谋,即:如果解决股权分置,则每个上市公司要有自己的方案。有些人以帮助设计方案为名收取50万到100万元的设计咨询费。现在有接近1500 家上市公司了,因此约有7.5亿到15亿元的大金矿等待挖掘。如果能“帮助”100家上市公司设计所谓的方案,就获暴利5000万到1亿元。可见他们为什么这么迫不及待要解决股权分置了吧?他们正在贪梦地张着大口准备大捞一把呢。

  从以上2个阴谋可见他们之所以煽风点火迫不及待地要求管理层痛下决心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完全是想达到个人暴利的发财的目的。至于国家大局、股市稳定、股市亏损等一系列火灾险情,他们点火后,救火的事都交给政府救火队了。可见用心险恶。

  质疑十二、现在是解决股权分置的最好时机吗?不是

  面对连续不断下跌的股市,还有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声嘶力竭地呼吁“现在是解决股权分置的最好时机,政府要果断”等等。实际上他们也怕股价下跌,真要下跌到 1、2元,导致他们手中的国有股无利可图,所以他们比谁都积极和着急。我认为这些人想做发财梦都疯了。我想中国股市的所有问题一定要在发展中解决,发展就是上升,上升就是股民能够解套、赚钱。否则一切免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2000年30亿股转配股的解决,管理层没有任何方案,就是宣布说两年内解决,然后很正常的逐步逐步将其释放出来,结果提前一年就解决了,股市也没有受到影响。为什么?因为当时股市处于上升期间,所有股民都赚钱了。如果我们能解决好上市公司和管理体制问题,中国股市就会处于上升通道,沪指如果能涨到3000点、5000点,到那时,不需要任何方案,国有股抢着要,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但是现在,绝不是解决股权分置的时机,更谈不上什么最好时机了。

  质疑十三、国务院提出的就不能改变吗?可以

  有人说,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国务院提出的。但是当时减持国有股也是国务院提出的,后来顺乎民意果断停止了。现在也可以果断停止嘛。我们的财政政策不也由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到积极财政政策再到稳健财政政策吗。任何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此外,《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这里没有规定具体的解决全流通的时间表。而且《若干意见》中提到要“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目前各方没有共识的共赢方案,连过去按净资产流通的方案都随着上市公司跌破净资产而付诸东流。况且全流通又无法解决股市的问题,结果讨论来讨论去,遭殃的是股市跌到1200点下方惨套了一批批股民。所以,顺乎民意,考虑股市现状,国务院应该改变政策,暂时搁置股权分置问题。

  质疑后的强烈建议

  1、既然全流通解决不了股市问题,又害得股市下跌。所以我们最好按邓小平说的,这一代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给后人解决。现在应该果断宣布50年内国有股不流通。

  2、如果管理层一定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那么我提议将国有股转为优先股。因为优先股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永不流通,这样做的最大好处:

  一是保证了国家股权的安全,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还可以保值增值。因为优先股的大股东享有分红派息的优先权和财产优先的处置权。

  二是激励上市公司的国有大股东们更加关心经营业绩,否则他们就享受不到分红派息的优先好处。国外真正的绩优公司都不愿意将自己的股票流通,而采用优先股的形式。我们上市公司的国有大股东们如果对你持有股份的公司业绩有把握的话,为何不愿意采用这种好形式呢?要不就是不明白优先股,要不就是他们自己对自己持有股份的公司业绩心里没底。再不就是想通过国有股流通换点钱花;

  三是堵住了或曰彻底粉碎了某些人砸在手中十几年的国有股股票想利用国有股流通大捞一把的阴谋。所以我们看到那些鼓吹国有股流通的所谓学者们从来就不提出优先股的方案,难道他们不明白吗,不是。真要实行优先股的方案,这些人买的国有股永远砸在他们的手里不能套现,他们也不能为上市公司设计方案捞钱了。他们就无法利用股市获得暴利了。可见他们不提优先股方案,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私利。

  四是股市最大的利空病毒被杀掉,如果管理层再加上其他利多举措,股市一定会稳步上升。那时全流通自然而解,股市各方都会实现共赢。

2005/07/06

颜色革命,地缘政治和石油管道(上)

亚洲时报在线7月5日Fwilliam Engdahl撰文:全球几乎已经默认,石油已成为了世界政治和军事战略的中心主题。5月落成的巴库-杰伊汉(土耳其)输油管道,打开了“潘朵拉盒子”。美国和俄罗斯在有关问题出现潜在利益冲突,现在双方的博弈已暗中展开。在这场能源博弈中,中国也成为美国要围堵的目标。

国际石油价格短期经历了每桶低于50美元的价格后,最近迅速反弹,冲破了每桶60美元的大关,并呈持续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认为,宣布开辟一条新的石油管道,把里海的石油输送到世界各地,可能有助抑制石油价格飙升的趋势。

然而,尽管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在6月15日一致同意提高石油生产指针,每天增加生产50万桶,但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的原油期货却表现上涨,并非下滑,估计是因为2005年下半年石油需求量将比上半年大幅增加,平均达到每天至少300万。

全球几乎已经默认,石油已成为了世界政治和军事战略的中心主题。

里海石油管道打开了“潘朵拉盒子”在这种形势下,值得一看的是5月落成的巴库-杰伊汉(土耳其)输油管道的总体意义,这条全长1,762公里的石油管道提前了数月竣工。

经过四年激烈的国际争议,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BTC)工程终于在2002年开工,耗资36亿美元,是史上最昂贵的石油工程之一。主要资助者是“英国石油”,该公司总裁布朗勋爵是英国首相贝理雅的亲密顾问。英国石油建造该管道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国提出收购的美国优尼科公司和土耳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等。

至少直到九月底,BTC石油管道才能激活输送,把足够的输送量,即1,040万桶石油送往地中海的杰伊汉港口。杰伊汉港口靠近美国的因斯里克空军基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早在1998年就支持兴建这条石油管道,该管道成为了美国的一个战略优势。而在今年5月,美国能源部长塞缪尔-博多曼参加了管道的落成典礼,并传达了美国总统布什的个人祝贺。

中亚和里海地区的政治局势相当复杂,尤其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外界对石油丰富的里海地区展开了争夺战,首当其冲是美国,而随之出现的主要利益集团成了影响地区局势的关键。

主要的利益集团有两组。

一组是美国-土耳其-阿塞拜疆联盟,还有“玫瑰革命”后的格鲁吉亚,这个关键小国直接成为了输油管道路线上重要的一站。

就石油管道输送里海石油抵达的目的地而言,另一个利益集团是俄罗斯。直到1990年,俄罗斯掌握了伊朗海岸以外的整个里海的控制权。今天,俄罗斯和伊朗以及亚美尼亚建立了一种不稳定而又明确的联盟关系,对抗美国的利益集团。这两组利益集团成为了1991年之后,影响里海地区局势发展的重要因素。

既然BTC输油管道工程最终已完成,这条途径格鲁吉亚的路线很明显是对美国有利,它也是完成该项管道工程的必要前提,那么问题是:俄罗斯将作出什么反应?除了最后的核武选择,普京总统还有何种选择呢?

一个清晰的策略在过去数月,地中海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变得越来越清晰:美国的前苏联国家新盟友,在美国秘密或公开的支持和资助下,一个接一个地被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因为,这些国家对里海输油管道产生战略性影响。

乌克兰现在或多或少地掌握在受美国支持的、由维克托-尤先科及其亿万富翁总理尤利娅-季莫先科领导的“民主”政体手里。季莫先科在乌克兰素有“天然气公主”之称,据说,她的财富是她当上了政府高官之后,通过与能源部长巴夫罗-拉萨恩科以及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之间的交易,累积起来的。据报导,尤先科政府的国内诚信度开始下降,因为人们对"橙色革命"的狂喜开始向国家的经济现实低头。不管怎样,在6月16日,尤先科在基辅就“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讨论有关投资“新”乌克兰的问题。

在基辅会议上,季莫先科政府宣布计划建造一条新的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该管道将从里海出发,贯穿乌克兰,最后到达波兰。这条管道将缓减乌克兰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季莫先科同时声称,政府已就该项工程与美国雪佛龙(Chevron)石油公司展开积极谈判。美国国务卿赖斯曾担任过雪佛龙公司的总裁。

毫无疑问,这项工程将与俄罗斯的地区利益背道而驰。美国去年强烈支持尤先科的原因之一,就是反对库奇马政府改变布罗迪-敖德萨管道从黑海港到波兰的路线,最初的敖德萨-波兰路线将把乌克兰和西方国家连在一起。现在,乌克兰与雪佛龙就开辟新管道展开谈判,正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乌克兰目前80%的能源是从俄罗斯进口的。

第二项工程是,乌克兰政府联同国家油气公司,与法国天然气公司展开商讨,建造一条从伊朗到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用伊朗的天然气代替俄罗斯的天然气。这项工程一旦落实,俄罗斯与伊朗、以及俄罗斯与法国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将同时受到削弱。

在基辅会议当日,哈萨克斯坦政府在阿拉木图市(Almaty)举行的国际投资者会以上,宣布它正与乌克兰进行谈判,把哈萨克石油经乌克兰计划修建的新管道运到波罗的海。雪佛龙是哈萨克坦吉斯油田开发商的主要合作伙伴。基于美国“大石油”的本性,美国国务卿赖斯、副总统切尼以及华府势必干涉乌克兰这次的管道谈判。

美国支持发起的“橙色革命”,与真正的民主根本挂不上钩,更多的是与军事和石油地缘政治有关。

管道工程与美国-阿塞拜疆关系巴库-杰伊汉输油管道最初被英国石油(BP)和其它公司宣布为“世纪工程”。在克林顿时代,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里辛斯基是英国石油的顾问,他敦促美国政府支持这项管道工程。实际上,早在1995年,布里辛斯基就前往巴库,代表克林顿与当时的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会晤,讨论新的巴库独立管道的路线问题,当中包括现在的巴库-提比利司-杰伊汉管道。

布里辛斯基同时是引人注目的美国-阿塞拜疆商会(USACC)的成员。该商会的美国方主席是埃克森美孚石油勘探公司总裁添.瑟克。其它的商会成员还包括亨利.基辛格和詹姆斯.贝克三世,后者曾在2003年亲自去到第比利斯,告诉谢瓦尔德纳泽(Eduard Shevardnadze),美国希望他退位让贤,支持美国训练的格鲁吉亚总统Mikhail Shaakashvili上任。老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Brent Scowcroft)也是商会成员之一。切尼在出任美国副总统之前,也是该商会的成员。华盛顿这支地缘政治智囊团的强大阵容令人难以想象。这群杰出人物当然不会浪费他们一刻的时间在某个地方上,除非这个地方对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或具有重大的权力利益。

既然BTC输油管道工程已经完工,第二阶段的海下管道建设正在考虑中,可能将里海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连接起来,输送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将导致在美英控制的管道路线下,能源远离中国,流向西方。

在这种情况下,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布什在5月10日的第比利斯之行。布什在自由广场发表演说,推销其最近在该区发动的反暴力战争。他赞扬席卷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颜色革命”,同时他批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1945年在雅尔塔敲定的协议,导致欧洲大陆陷于分裂状态。他奇怪地宣布,“我们将不会重蹈错误的覆辙、姑息或原谅暴行,也不会徒然地追逐稳定而牺牲了自由。”“我们已经吸取教训,人的自由是不可以牺牲的。归根结底,我们的安全和真正的稳定取决于其它人的自由。”布什继续说,“现在,穿过高加索,在中亚和更广的中东地区,我们看见了年轻一代同样热切向往自由,他们正在争取自己的自由-他们必将得到自由。”

阿塞拜疆的革命将以何种颜色上演?布什的讲话激起了高加索反对派组织的反弹,在阿塞拜疆,四支年轻组织—“不”、“新思想”、“时候已到”和“阿塞拜疆橙色运动”,组成了新兴反对派,影响遍及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塞尔维亚等国家,在那里,美国大使馆和受过特训的非政府组织的工人,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自由之家和索罗斯基金会的支持下,精心策划了这些有利于美国的政权更迭运动。

据巴库的记者说,阿塞拜疆的四个反对组织赞扬乌克兰的“时候已到”、格鲁吉亚的“足够”和塞尔维亚的“抵抗”组织是运动的楷模。布什2月在布拉提斯拉瓦与“时候已到”组织的领袖会晤,反对组织视这次会晤为美国支持他们的运动的一个信号。

最近发生了多次“颜色革命”后,美国的“政权更迭专家”似乎瞄准了阿塞拜即将到来的11月大选,伺机发动另一场“颜色革命”。

2003年,阿塞拜疆前总统阿利耶夫去世,其儿子伊尔哈姆在一场明显受操纵的选举里继承了总统之位。美国承认了这场选举的合法化,因为阿利耶夫是"我们的暴君",美国同时以此染指巴库的石油。

伊尔哈姆是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的前度总裁,他能够上位,与其父亲建立的权力基础有莫大关系。很明显,伊尔哈姆在新管道上的政策并不讨好美国。他希望在管道上能够分到更大的一杯羹。不管怎样,英国的贝理雅政府和美国国务院的“国际发展协会”已向阿塞拜疆的反对派组织提供了大量资助,就像资助乌克兰的抵抗组织一样。美国大使里诺(Reno Harnish)声称,美国政府准备资助阿塞拜疆选举的“投票调查”,乌克兰的“投票调查”是导致反对派成功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正在密切注视阿塞拜疆的局势发展,5月26日,“俄罗斯商人日报”写道,“石油管道将把东方的石油输送至西方,而“颜色革命”的精神将随之背道而驰。”这篇评论还说到,西方政府企图通过实现阿塞拜疆的民主化,以保护在这条石油管道上相当大的投资。但这只是战略竞赛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五角大楼战略家所称的“战略性否定”。

美国对阿利耶夫独裁统治的支持直到最近才结束,因为阿利耶夫家族打乱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计划,尽管阿利耶夫是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国家安全局的一名高级军官。4月12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巴库(4个月内的第二次访问),讨论有关在阿塞拜疆建立美军基地的问题,这是美军在欧洲、中东和亚洲地区进行重新战略部署的一部份。

实际上,五角大楼已利用美国特种部队操纵格鲁吉亚军队,格鲁吉亚也提出了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要求。现在,美国希望在阿塞拜疆建立接近俄罗斯和伊朗的军事基地。

五角大楼花了1亿美元建立起一支由特种部队组成的里海护卫队(Caspian Guard),表面上是保护BTC石油管道,尽管这条管道是在地下建造,以免遭攻击,真是它成本昂贵的原因之一。五角大楼还将拨出部分资金,在巴库兴建一座雷达指挥中心,监控里海的海上交通。美国希望在阿塞拜疆建立空军基地,此举将被伊朗和莫斯科视为战略性挑衅行为。

在美国和英国政府的一系列行动中,争夺欧亚地区地缘政治的控制权,所引发的战略问题,正显得越来越严重。很明显,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已成为了美国“反暴力战争”的目标之一。形势变得越来越清晰:美国在欧亚地区的宏图大计,并非是对拉登及其“山洞人”实行“先发制人”。

美国今天的战略目标包括多个欧亚地区的前苏联成员国,这些国家本身并没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他们对美国将来控制欧亚地区,具有军事战略和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意义。

美国的政策以中国作为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支点。综观欧亚地图以及美国支持发动“颜色革命”的国家,这一点变得更加明显。在里海以东地区,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已控制了巴基斯坦、阿富汗,潜在的控制目标还有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将成为美国控制的、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以及里海和伊朗能源之间的屏障或缓冲地带。美国正力图阻止中国涉足俄罗斯、中东和里海的油田和气田。

(本文版权由作者拥有)

标签:

2005/07/04

中俄战略性军事演习

据报道,俄国将出动核潜艇、洲际导弹、远程战略轰炸机、巡航导弹等最犀利的战略性武器,从俄国直达中国山东、黄海,并将进行实弹演练。如此大阵仗,必须经过掌控“核按钮”的普京亲自批准。有俄国高层曾公开表示,如果中国有兴趣及有足够的钱,这些武器都可以卖给中国。通常,军事演习的一项作用是,演练完成后将武器直接交货。

欧盟一直坚持禁止向华售武,俄国则乘机向中国大卖军火。俄国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公开表示,俄国对华售武,比欧盟有以下的优势:

一、欧盟即使解除对华售武禁令,但一定保留一大堆附加条件,限制中国使用;同时,最尖端的武器一定不会卖给中国。

二、俄国可以卖给中国最先进的武器,以及提供相应的技术。俄国武器最适合中国目前的需要,以及技术更新的能力及条件。欧盟只向中国出售成套设备,如预警及目标锁定装置,欧盟不会再给升级,中国无能力仿造或将其升级。

三、中俄之间已有长期的、深层次的军事技术合作渠道及成果;俄式武器在中国已广泛应用。

中共是在苏共扶植下成立及壮大的。取得政权后,尊称苏联为“老大哥”。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大论战,以关系破裂而告终,甚至发生“珍宝岛争夺战”等边界战争。

文革结束后,中苏关系逐步解冻。1990年苏联解体后出现的俄联,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改善。经过叶利钦及普京两代的沟通,中俄撤走边境大量驻军,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两国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谈判,以中国的大让步而喜剧收场,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大难题,排除了两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最大障碍。俄国与中国接壤的地方诸侯,与中国的交往大为放心,而军方亦放心把最先进的武器卖给中国。

中国目前能自造核动力潜艇,不久前还成功进行海底长程导弹发射试验;各种型号的导弹性能也不错,只凭这两样,已足够阻吓美日干预台海。如果再买俄国战略性武器,目的很显然是针对美国,虽然可以强化手中“撒手”的威力,但是,势必激怒美国,引来更严厉的围堵。

中国要“和平崛起”,最大的障碍来自美国;也只有美国,才有力量压住中国,不让崛起。所以,在中美俄关系上,中国要懂得搞平衡。

李谷城 原载于东方日报

标签: